1.前言
《基礎日語》作為日語專業基礎階段重要的課程,是高校日語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礎日語》課程涵蓋了日語初級階段的語音學習,句型,文法,隨著學習的深入,聽解能力和讀解能力隨之進入能力培養階段。
2009年秋季,我擔任《基礎日語》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講授《基礎日語》這門課程,努力做到“聽、說、讀、寫、譯”面面俱到,盡全力做好本職教學工作,希望學生在初級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日語教學的深入,我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展示日本電視臺制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體會真正的日語語境,也正是由于展示視頻資料沒有中文字幕,學生的表情多了些茫然,和觀看有字幕視頻時的表情截然不同。我課后和學生聊起關于授課中用日語講授新知識能否聽懂等問題,學生回答能夠理解大部分內容。但為什么觀看無字幕電視節目時會有點茫然和疑惑呢?雖然當時的學生已經步入高級日語學習階段,但那種表情我至今記憶猶新,難以釋懷。我帶著這個遺憾,開始又一輪《基礎日語》的教學工作,希望通過這次在課堂內外,在不同學習階段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初級日語聽解能力,為學生進入高級日語階段打下良好的聽解基礎,減輕日語一級準備期聽解練習的壓力。
2.基礎日語概述
2.1課時數
《基礎日語》是高等教育日語專業基礎階段專業課程,據我統計,各高校年平均課程為300課時以內。雖然各高校在全年課時總數上有所差異,但年課時數在280左右。部分高校周學時數為8學時,少數高校周學時數為10學時。可見在教學課時安排上,各高校均對基礎日語課程有所偏重,課時數在基礎階段日語教學中占很大比重。
2.2所用教材
現階段,我國基礎日語階段使用最為廣泛的教材為京滬兩系。京系,即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日語教材,分別是:朱春月、彭廣陸編著,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日語教材》,共四冊;彭廣陸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日語》,共四冊。這兩套教材在各全國高校中使用較為廣泛。滬系,即周平、陳曉芬編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日語》,共四冊。《新編日語》是在我國日語教學中使用較為廣泛的教材之一,近些年經過幾次改編,在語法、詞匯、句型上加入新穎、更具時代化的知識后,受到日語學習者的追捧。
3.基礎日語教學中的聽解教學
英國語言的學習以“聽,說,讀,寫,譯”為目標。但怎么做到“聽,說,讀,寫,譯”五方面均衡發展,這是在教學中不斷探討、研究的一個課題。只有部分學生能夠均衡地處理好這五個方面,而有些學生存在著語言學習上的“偏科”,在某些方面較為優秀,其他方面存在不足,這也是部分同學在日語能力考試中沒能順利通過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做過隨堂調查,全班31人中,認為日語聽力較難得分的超過90%,其他不到10%處于說不清的狀態。本次教學研究也就著重解決并培養學生在基礎日語階段的聽解能力,試圖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聽解能力,改變聽解難得分的狀態。
3.1聽解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表述,而在語言的表述過程中又離不開聽解。在聽解能力較差的情況下進行表述,難以稱之為合理的應用交際。只有在聽懂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出及時、正確的回應,才可以使表達順利繼續下去,此時,更加體現出聽解的重要性。
聽力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所占比重,對于語言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不言而明的。我國中考、高考皆包含聽力部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部分比重更提高到35%。而在語言教學中怎樣有側重地進行聽力教學,成為各級外語老師不斷探討和研究的一個課題。
3.2聽解能力培養及研究方式
3.2.1聽解能力培養階段
在2011級新入學生的教學中,沿用2010級學生使用的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日語》一書。根據日語初級階段課程講授特點,把課本內容分成三部分。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