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發展的國際關系中,掌握英語這種重要的交際語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顯得日趨重要。然而,面對多層次,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原有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階段的教學要求。因此,為適應中職教育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改革中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勢在必行。我結合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1.缺乏興趣。
許多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后,偏重于對專業課的學習,認為英語知識對今后的用處不大而把大量精力放在專業課上,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出現一種被動應付的心理。在英語課堂上看與英語無關的書籍,做專業課作業的,偷著玩手機的,還有干脆趴著睡覺的現象時有出現。
2.缺乏自信和焦慮。
目前英語教學中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學生上課時參與意識不強,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焦慮。焦慮的原因主要歸結于以下因素:第一,與學生個性特征有關的因素,比如有些學生性格比較脆弱,防范意識較強,在英語學習中往往背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害怕一旦出現錯誤就會遭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恥笑。第二,與學習活動和教學方法有關的因素,如采用測試、競爭型的課堂交流形式,容易誘發學生的焦慮心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形式和內容,也可能導致焦慮心理。過于嚴厲和頻繁的糾錯,往往使學生焦慮不安。這些都成為了學生英語學習的障礙。
二、教學現狀
1.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單調,學生缺乏心理安全感。
和諧的課堂氛圍是使學生自由地發揮創造性的重要心理環境,而不良的課堂氛圍會對學生造成壓抑感和不安全感。實踐表明,學生實際感受的課堂環境和他希望的課堂環境越接近,他對學習的滿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我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感覺其所在的英語課堂氛圍比較壓抑和沉悶。教師除了上課外,很少和自己的學生有交流和接觸。教師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知之甚少,甚至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也很不了解,這樣就容易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距離感,很難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2.重知識信息的傳授而輕情感信息的交流。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由于重視認知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造成了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的不平衡。縱觀多年的英語教學改革,人們總是把重點放在對教材和教學方法的研究上,而很少研究教學的對象——學習者,研究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英語教師往往一味只顧自己講,唱獨角戲,忽視了根據英語語言教學的特點與教學內容創設良好、互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激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課堂中師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學往往陷入一種沉悶、無生氣的狀態。久而久之,出現了部分學生厭倦學習、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等極端現象。
3.英語教學的模式落后,教材單一。
我國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側重于有關專業技術的需要,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英語的能力。但是現在英語教學一直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使學生一味地依賴教材和教師,缺乏思考,缺乏實踐的機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材單一,缺乏專業性,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4.英語教學基礎設施和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學校英語教學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資金不足和重視的程度不夠,基礎設施缺乏,無法滿足新的辦學理念的需求,從而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另外,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師資隊伍并沒有相應擴大,以致無法完成現有的英語教學任務,專業英語教師同時兼任公共課英語的教學,教學任務繁重。
三、教學改革
1.改革英語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門語言技能,進行英語語言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英語語言教學若一味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地聽和記,最終結果就可能是大腦成了記憶的倉庫,與學習語言的目的背道而馳,因此,語言教學一定要注意精講多練,讓學生有訓練的機會,使學生最終把所學語言知識轉變為應用能力。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應轉變傳統難破、習慣難改的定型論觀念,樹立標新立異的創新觀念,把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有機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課堂內外多采用啟發式,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調節控制課堂教學節奏,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與課堂教學節奏有著直接關系。一節課如果學生情緒渙散低落,則教師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懸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熱情洋溢、歡愉喜悅的課堂氛圍,將會使學生喜歡上英語,愛上英語課。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時調控教學節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當發現學生疲倦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內容,讓學生唱一唱,動一動;當發現多數學生已掌握教學內容,表現出注意力渙散,漫不經心時,應加快節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兩個小游戲或進行表演比賽。這樣,歌曲、表演、游戲等教學活動此起彼伏,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緒,讓學生注意力始終跟著老師轉,并積極參與思考。不斷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重點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還可以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校還可以不定期地把學生拉到社會上進行實踐鍛煉,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革英語教學內容。
中職英語的一些教材教學內容較為陳舊,不利于現代職業崗位需求的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和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標的英語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社會需求人才,改革英語課的教學內容,使其真正滿足職業教育的要求,這是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一個在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如工藝技術人員、現場管理人員、辦公室文員及現代設備的操作人員等,到底要學什么內容的英語,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職業崗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認真聽取生產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意見才能得出確切的答案。
3.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教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課,它要求的情景性是很強的,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很難突破時間和空間對人們的限制,使很多知識難以進入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們帶來新鮮的感受和不斷的驚喜;使教材和媒體材料相互借鑒,優勢互補;我們可以將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內容合理滲透進課件,這種交互式訓練,有利于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訓練。多媒體的運用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境,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給學生提供的語言實踐機會更多了,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鄒為誠等.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胡淑珍等.教學技能.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周燕.英語教師培養亟待加強.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4]吳曉影,何建梅.情感因素對高職英語教學的作用.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9,(1).
[5]鄭鵑.淺談高職英語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科教文匯,2010,01(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