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治理結構和學習方法,所以,對每個學生都采取同樣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即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取之處,教師應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特長,并相應地采取適合其特點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
目前小學階段已經廣泛開設英語課程,但系統化的英語學習階段基本還是從初中開始,學生的英語水平開始出現分化也是在初中階段。進入初中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技能不一而同,在這種情況下,“一刀切”、“一把抓”的教學模式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利于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最終會出現分化。
因此,為確保教學質量,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廣泛探討的分層次教學法順應了這種教學改革的潮流,也取得了一系列較好的效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同樣可以借鑒這些優秀的經驗,更好地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本文就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索和思考。
二、教學對象層次化
分層的模式種類較多,通常有年級內分層、班級內分層、學科分層等,就一般初中的班級管理組織形式和教學資源配備的實際情況而言,班級內分層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因此,本文所述及的各種分層都是建立在班級內分層這個前提下的。
對學生進行分層的主要依據除了學生的基礎能力和認知水平外,還應將認知風格、性格特點、學習動機、情感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作為參考量標。初中學生新入學后,首先要對他們進行摸底測試,然后根據學生入學成績和測試結果,結合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對比等手段將其分成A、B、C三個層次,并制訂對應的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
A層:該類學生英語有較好的基礎,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相對突出,學習能力能夠延伸到教學目標以外,對他們分層的目的是挖掘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的拔高、深化和提高等處理,通過教師積極引導,著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遷移能力,幫助學生挖掘并拓展自己的英語學習潛能,使他們可以“跳起來摘到桃子”。
B層:這部分學生在數量上通常占大多數,他們具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能力能夠覆蓋到教學目標所設定的要求。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主要是“扣綱”,按照教學大綱細致周到地安排教學,幫助學生充實并鞏固課本知識。
C層:這部分學生基礎差、底子薄,達到教學目標中的能力要求有一定困難。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求可適當降低或放寬,著力加強基礎性教學,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查漏補缺,適當采用賞識教育,肯定他們學習上取得的點滴進步,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從“力不從心”到“穩步前進”。
三、教學目標層次化
教師在理解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對不同類別的學生提出學習目標以開發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多數學生學會并掌握知識的要點和重點:(1)基本目標:指全體學生可以掌握的、符合課程標準的最基本要求的目標,這一目標要求全體學生都要達標。(2)中層目標:指中等以上學生都可以掌握的,包含比較復雜的運用的綜合認知層次的目標,這一目標要求A、B兩層的學生都要達標,C層次學生要力爭達標。(3)高層目標:指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掌握的,包含靈活應用的綜合分析層次的目標,是對課程標準的發展性目標。這一目標將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要求A層的學生必須達標,B層次學生要力爭達標。在具體教學時,可以依據上述三個目標,結合教學大綱,制定相應的聽力分層目標、口語分層目標、閱讀分層目標和寫作分層目標。
四、教學內容層次化
將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對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和教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的自然班授課模式卻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因而,能否在保留自然班的基礎上有效地開展分層次教學呢?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自然班不變的基礎上,把教學內容劃分層次,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具體做法如下:把課文中的基本的語音和語法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和主體內容,力求通過透徹的講解和分析,使得全體學生都能順利掌握;將中等難度的閱讀和寫作進行一般性講解,講清里面囊括的句式和語法,使得C層及以上的學生全面理解并正確運用;而對于少量具有較高難度的拓展性閱讀、復雜的語法與句式、翻譯寫作等,點明學習該類知識主要的思路和方法,使得A層和少數B層的學生通過課后的練習和思考能夠基本掌握這些內容。除了這種集中的授課形式以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安排周期性的習題課、閱讀寫作訓練課,將原教學班的學生按不同層次分開講授,幫助A層的學生著重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廣度和深度的拓展,達到深刻理解并能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B層的學生可側重于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并適當進行綜合拓展的訓練,以期理解并能熟練掌握所學的知識;C層學生可著重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與重演,對基本知識進行反復的練習和模擬,力爭使得他們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五、教學策略層次化
在閱讀課內文章的時候,在文中找主題句就多讓C層學生回答。而需要學生自己歸納主題句的就多讓A層學生回答。文中能找到答案的細節問題盡量讓C層的學生回答,而復述課文、概括文意之層的問題就盡量讓A層的學生回答。在語言點和語法點的講解中,要求C層的學生能夠理解老師黑板上給出的例句,并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所學語言點翻譯理解句子,而A層的學生則要求能夠自己造句。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小組對話練習的活動中,對C層的學生就要求他們能夠模仿課文中的范例復述或重構對話,允許出現少量的語法錯誤,鼓勵他們能夠大膽地進行表達。而A層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在基于本單元話題和范例的基礎上,用到原來學過的一些表達,再加上自己課后擴展的表達,編出沒有語法錯誤,開頭新穎,結尾有亮點的精彩對話,并且要求演繹到位,口語流利。在以上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兼顧到B層學生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采取類似A層或C層的手段和方法。
六、教學檢測層次化
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不同層次考試的命題工作,這里的分層既可以同卷又可以分卷。同卷就是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分卷就是針對每個層次設計試卷,以B層次學生作為參照常模,可以使三個層次試卷在基礎題上有40%相同,其余60%的試題在難度系數上形成明顯梯度,面向A層學生平均難度系數控制在0.5,面向B層學生難度系數控制在0.7,針對C層學生難度系數控制在0.9。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選擇本層次或高于本層次的試卷參加考試。
七、結語
分層教學在初中階段有現實的必要性,能更好地彌補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不足。如今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少數民辦學校除外),基礎知識差異較大的學生進入同一學校、同一班級學習,學生水平不均勻,如果不能因材施教必然會造成學生之間的分化。因此,英語分層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
參考文獻:
?。?]張穎.獨立學院高等數學課程的幾種分層次教學方案探討[J].大學數學,2010,26(6):13-16.
?。?]石燕.初中英語教學分層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9:22-27.
?。?]華新.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職高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