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十幾年,我深深感受到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對于提高農村英語課堂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主線,設計趣味生動的教學活動,牢牢把握住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一、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教學活動
設計教學活動要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他們在活動中能找到讓自己提高的階梯,找到自信,找到樂趣。例如針對牛津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 “Dream homes” Main Task部分教學時,我要求優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理想的家,然后根據自己所畫的圖畫,用英語描述自己的理想之家。在這一活動設計中,不少優生大膽想象自己理想的家。例如有一位學生這樣描述:“My dream home is a big house at the top of a hill.There is a swimming pool and a big garden where my pets can play.There are eight floors,so I have a lift ...”由此可見這位學生想象力很豐富;我收集了一些圖片,要求中等水平的學生根據圖片先回答一些與圖片有關的問題,然后將問題融合到一起,組成一篇小短文,著重檢查中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概括能力。至于能力層次差的學生,我就Page22文章細節,信息等設置那些可以從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如“How many floors does Simon’s dream home have?What’s on the ground floor?”,等等。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二、匠心獨運設計好活動的開頭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保ˋ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好的開端可以給學生帶來親切感,留下深刻印象。富有藝術性的開端,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學生樂學、愛學。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積累了以下開端的方式:(1)歌曲式導入;(2)Chat式導入;(3)圖片、實物、幻燈等電教手段導入;(4)懸念式導入等。這些導入方法都應該奔著一個主題就是要直截了當地切入正題。在教學牛津7B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第一課時我就采用了歌曲式導入新課,我和學生一起唱2009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歌曲“You and me”,因為這首歌曲學生比較熟悉,所以唱得很興奮、很投入。在這種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中我用“Welcome to Beijing”,很自然地導入到這一課時的學習,效果很好。
三、以多樣的教學手段“拴”住學生的心
1.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各種心理需要,才能提高農村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是要用“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是一個人積極探求的一種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為現實、最為活躍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8A Unit1 “Friends”第1課用所學的形容詞描述自己的朋友的相貌和個性時,我就先采用猜謎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我的描述猜學校中哪一位老師是我最好的朋友,因為學生都有好奇心,所以他們聚精會神地聽我描述的每一句話,然后積極思考。當猜出是哪一位老師時,他們很有成就感。接著我讓他們描述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他們很積極,很主動,而且很興奮。我知道用身邊的人或事物舉例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學生能為用英語描述身邊的人和事感到自豪,從而更有表達的欲望。
2.教師要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在英語教學中設計一些活動并在活動中結合多種身體語言,把課堂氣氛調節更好,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較快地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肢體語言,不僅能讓學生明白教師要表達的某種含義,而且能幫助學生迅速記憶課堂上的新知識。以前在教單詞或句子時,都是機械地領讀、跟讀錄音,很枯燥無味,學生也不感興趣?,F在在教學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學生特別喜歡。例如我在教學“pull、push”生詞時,就利用肢體語言讓學生猜測單詞的意義。在學習祈使句時,我大量運用身體語言,讓學生直觀地猜測。例如:“Open the door!Clean the blackboard!Stand up!Open the mouth!”等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保持積極樂學的情趣。
3.教師還要學會隨機應變。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半S機應變”是應對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是在備課中納入靈活的彈性成分,以課堂學習為基本取向,實現教學過程與效果的最優化。在一次英語公開課教學中,在“Free talk”環節我本來預設與學生互問:“How are you today?”學生肯定回答:“Fine,thank you.”但學生A回答:“I’m not very well.I had a bad cold.”我順勢就說:“I am sorry to hear that.You’d better stay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苯處熆梢愿鶕W生學的情況隨時大膽地調整教案,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變,捕捉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只有還學生心靈飛揚的空間,教學設計才能脫去僵硬的外衣,顯露出生機。
四、教學中設計的活動形式要服務于內容
任何活動都應為了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技能而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可以脫離教學內容,偏離教學目標,否則,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學習牛津英語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 Vocabulary課時有關交通標志時,我通過呈現三張標志牌,讓學生辨認“Which one is ‘turn right’?Which one is ‘turn left’Which picture means ‘traffic lights’?”讓學生大聲讀出來。然后呈現另外三張標志牌“zebra crossing,straight on,crossroads.”教會學生認讀。然后讓學生討論什么時候可以過馬路;什么時候要小心;什么時候必須停止前進,等等。接著我請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向其他同學出示標志牌,下面的同學分兩組,一組同學說:“What can you do when you see this sign?”另一組同學回答:“I can 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 ...”通過這樣的活動設計學生很快就了解了交通標志的作用,也懂得了掌握交通標志的重要性。這一活動的設計達到了這一節課的情感目標:要遵守交通規則,愛惜生命。
總之,農村英語教師要在遵循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與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能真正有效持久地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8-11.
?。?]李夢莉.英語口語學習策略探析[J].寧波: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8).
[3]淑華.談英語課堂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6,(12).
?。?]張奕奕.互動式英語課堂教學創建策略[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