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一種形式,其中課余體育訓練是一種重要形式,是學校貫徹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的一項重要措施。抓好體育訓練工作、提高訓練質量,對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水平,培養體育人才,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體育老師在訓練管理、訓練方案設計、訓練計劃制訂和實施中,理所當然地成為主角,在訓練中起到主導作用。對學生要探究的問題給予指導,對訓練工作要組織、協調,創造和維持良好的訓練環境,營造積極的訓練氛圍,對訓練結果進行及時評價等。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影響因素
從辯證矛盾論的角度看,體育教師和學生是課余訓練中的一對基本矛盾體。在教與學對立統一的關系中,體育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起指向和調控作用,在訓練指導和教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訓練方面起重要作用,決定了訓練質量。訓練計劃的實施,比賽方案的指揮都必須通過體育教師才能作用于學生達到訓練效果。對學生來說,他們是訓練計劃的執行者,訓練中如果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完成課余訓練任務就非常難。在課余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對訓練結果的影響是直接的。
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學生參加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因此,影響教師的主導作用因素應包括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
教師的知識主要指心理學、訓練學、體育生物學科知識,而體育教師的能力水平主要指創新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及其他綜合素質。具體說體育教師要有正確的感知信息能力、較強的觀察能力、有預見性、能合理地安排訓練的內容、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的組織能力,以及控制運動員的注意力、正確的WRFl3Hoh0yBo1pOPeV/l8Q==示范動作、糾正錯誤動作等教學能力。
二、保證教師的主導地位應注意的問題
1.課余訓練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訓練中,教師應愛崗敬業、修身立德、以身作則,必須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發揮模范作用。要求學生不怕冷、不怕熱,教師就不能自己縮脖揣手、蔭處乘涼;要求學生樸素大方,教師就不能隨意塑造“新潮”形象,在服裝、發型等方面標新立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言語過激、舉止不慎、不拘小節,甚至采用粗野行為維護自己的“尊嚴”,其形象就必然會在學生眼里“失態”,威信就會大打折扣。
2.教師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管理知識
體育學科是一門關注人的身體發展、專業性極強的學科。而課余訓練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具有階段性,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體育教師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管理知識,它主要包括體育運動人體科學學科知識、體育應用學科、體育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知識、體育技術學科知識、教育知識等五個方面。
3.教師要具有較好的訓練管理能力
課余訓練對學生的管理更為重要。可以想象,一堂缺乏管理的課余訓練會是怎樣的情形。教師對課余訓練的管理不僅停留在“嚴”字上,更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充分發揮體態語言功能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掌握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教學特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4.教師訓練指導要具有藝術性
體育教師為了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就必須掌握好教育學、運動心理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運動訓練中的有關原則、方法和手段。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在訓練中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訓練動機。
5.教師具有一定的訓練調控能力
好的訓練計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在制訂訓練計劃這一環節時,教師應根據發展的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訓練過程中,由于氣候、場地的改變等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往往會出現與訓練計劃不符合的現象。這時,老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組織學生及時調整修改計劃和目標,使訓練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總之,教師主導作用地位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有內顯的,也有外現的。但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只要有一顆誠摯的愛心、誠懇的教學態度,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感染學生,就一定會受到尊重,樹立起威信,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