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育教學的立足點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中體育教學工作應當始終圍繞這一目標要求,不斷創新理念與方法,讓學生掌握豐富的體育知識,提高體育技能水平,并增強堅韌不拔的情感意志,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一、強化體育常識傳授,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在高中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對體育常識的知曉率,增強學生對體育常識和衛生保健知識的掌握效果。教師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教學信息量,傳統的教學活動分為室內課與室外課,體育常識傳授一般在室內課進行,這種狹隘的教學理念應當予以完善,室內課與室外課應當同步強化對學生的體育常識傳授。在室內課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完全口頭講授的方式,將信息教學媒體的作用發揮出來,以其巨大的信息容量和生動的演示效果,為體育教學活動增加豐富的知識信息。我在教學中,經常性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開展教學,如向學生介紹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播放介紹體育賽事和體育明星等方面知識的內容,這樣不僅增加了課內信息量,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種媒體,從中汲取豐富的體育知識。當前,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顯然難以獲得足夠的體育知識信息,利用各種媒體能夠彌補這一缺陷,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上網、看書讀報等方式,全方位地了解體育方面知識,增加自己的體育知識積累。另外,教師還應當活化教學方式,積極發揮各種形式活動的作用,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如有的教師在學生中開展體育小報編輯活動,要求學生將自己搜集的各方面體育知識整理篩選出來,編輯成體育知識小報,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并進行評比活動,以賽促學,能夠寓教于樂,強化教學效果。通過上述方式,學生在體育知識掌握方面能夠不斷鞏固和深化,長期積累能夠讓學生積淀豐富的體育知識。
二、強化體育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技能技巧
體育能力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等各種與體育相關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近年來的研究還包括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抓住重點,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1.教師應當強化學生體育基本能力的培養。體育基本運動能力是學生開展體育學習鍛煉的基礎性條件,在項目教學中具有工具性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強化對學生進行鍛煉方法和技能技巧指點,幫助學生提高身體耐力和心肺功能,增強基礎性體力,為有效開展體育學習與鍛煉奠定基礎。
2.教師要強化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掌握體育訓練與運動的基礎上,能夠按照科學的體育理論指導,立足于環境、條件和自身機體機能狀態,合理地安排體育鍛煉活動。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機能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制訂切實可行的鍛煉與運動計劃,運動量要適中,不能超過自身的體能承受極限,要恰到好處,還要保證運動方式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科學掌握體育鍛煉的間隔,因為人體在開展劇烈的運動之后,消耗大量的體力,其中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這一個過程的長短不僅與運動量有關,而且與訓練者自身的身體機能有關,要結合不同的方面科學安排訓練活動的間隔,做到身體狀態有張有弛,保持良好。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因為鍛煉活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應當伴隨一生,這就體現了終身體育意識的理念,教師應當教育學生,經常性開展體育鍛煉活動,能夠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3.教師要強化對學生保護能力的培養。自我保健能力也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在開展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自己的身體狀態與運動相適應,防止突然運動導致身體受傷。在運動結束之后,還要進行身心舒緩與放松的活動,及時調整身心。另一方面,在運動中還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對于運動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傷害及時避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既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又不能傷害到他人。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對學生進行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讓學生掌握一些意外傷害自救與急救的知識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自衛方面的傳授教學,如向學生傳授擒拿格斗、防身術等方面的內容,以此提高面對不法傷害的自我保護能力。
4.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體育中蘊含著多種形式的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從而創造美。體育動作的規范整齊是一種美,體育競賽中的團結友愛是一種美,健康的體魄也是一種美,只有引導學生從內心感悟到這樣的美,才能夠發現美、創造美、表達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影響到學生的人生理念與行為習慣。
三、強化體育情感滲透,增強學生引領功能
在高中體育教學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能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思想受到引領,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首先,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當強化對學生頑強意志的教育,以各種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訓練與鍛煉活動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增強信心與動力。如在耐力跑等體力消耗較大的運動項目中,許多學生因為自身耐力不足和意志不堅強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會出現畏難情緒,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強化頑強意志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挑戰自我身體極限的勇氣。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精神的教育,體育運動在更多時候是一個團體合作競技運動,這就要求每一個成員都團結一致,這樣的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歸屬感,教師在運動中應當強化與滲透對學生的這一方面教育,讓學生受到教育,并且遷移到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另外,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中還應當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主旋律,通過向學生講述我國體育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讓學生感悟我國體育健兒在世界體壇上為國爭光的感人事跡,以此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綜上所述,每一位高中體育教師都應當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改進和優化,切實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