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的人才特征。開展信息教育、培養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全美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創建學習的伙伴》中,從信息素質、獨立學習及社會責任三個層面給出了學習者的九條信息素養標準:“在信息素質方面有三條:(1)能夠高效地獲取信息;(2)能夠成功地、批判的評價信息;(3)能夠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在獨立學習方面有三條:(1)能夠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2)能夠欣賞文學作品以及能對信息進行創造性地表達;(3)努力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到優秀。在社會責任方面有三條:(1)能認識信息對社會的重要性;(2)能履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復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3)能積極參加小組的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這對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下面我就新課標下培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信息技術課而言也不例外。當然,這里所說的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與現在很多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沉迷于游戲、網絡聊天的興趣是截然不同的,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應適當地予以引導。
1.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第一次上信息技術課,我在課前把機器全部開好,第一件事是用多媒體教學演示軟件演示了一個PowerPoint作品。學生被屏幕上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了。三分鐘播放完畢后,我說:“你們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也會制作這些美妙的電子賀卡的。你們想不想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學生們都表示很愿意學。在以后的信息技術課中,我注意收集一些跟所學內容有關的有趣的內容給學生觀看,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為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我在校園網上開辟了展示學生優秀作品的欄目,每學期每個同學至少有一個作品上傳到校園網上展覽。
2.設計游戲任務,讓學生快樂學習。
任務的設計,符合學生愛玩的心理,能激發其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欲望。在給學生講Word制表格一節的內容時,我設計了一個利用Word制作迷宮的游戲,他們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思維是完全開放的,為了把迷宮做得更復雜,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二、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來解決自己工作、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意識。
在信息技術課中我經常設置一些研究型的課題,讓學生自己選定主題(如環境保護、旅游、體育、社會現實等)進行探究。如用Word或PowerPoint以電子報刊、幻燈片的形式完成作業,以主題報告活動的形式與其他同學互相研究討論。在制作主題報告的過程中,學生將搜索到的素材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和篩選,并dw/hfK121w6H4RTVdlNVtdLYlIMxDgF627qEOf9NZ3o=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如對文字資料進行重新整理,對圖片資料進行加工美化等)。最后,學生把處理完的信息,利用Word和PowerPoint制作出蘊藏豐富課內課外知識的主題電子報和電子報告。學生在這種學習中建構起自己主題學習的知識結構。通過這種研究型的學習,學生不知不覺地就培養了對檢索到的信息進行評估、重組及處理并做出決策的能力,擴大了學習視野,培養了信息意識,提高了信息素養。
三、合理組織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信息技術的科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強、更新快的特點,這不同于其他任何學科的教學,因此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教會他們書本上的知識要有用得多。信息技術課有其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其中自學和應用是兩種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1.學會自學
對于初學者來說,老師引進門很重要,但要想應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單靠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自學。自學能力對學習任何課程都是重要的,對于信息技術尤其如此。比如Office軟件包里的幾款軟件,其操作有相類似的地方,學會使用Word軟件后,對于PowerPoint和Excel等軟件的操作也很容易上手。自學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軟件自帶的幫助文件來學習,也可以通過上網下載學習教程來學習。
2.學會應用
學習信息技術是為了應用,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選擇那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這樣學生才能把信息技術變成自己得心應手的工具。
例如在元旦來臨之際,我讓學生用PowerPoint制作電子賀卡,給在遠方的親人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同學們興致很高,上網搜索喜愛的素材,然后探討用哪些動態效果制作。經過兩節課的設計,有的同學制作出具有聲情并茂的電子賀卡,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軟件發送給親朋好友。
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綜合素質的重要內涵,我們要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信息技術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計算機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機密信息失密等威脅,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導致信息的過度泛濫與污染,而且這些副作用越來越難以預測和控制,甚至導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防止犯罪,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了解不正當地使用這些技術可能對人類所帶來的巨大危害,充分認識其自身對此應盡的義務及所承擔的責任,使學生明白,學習信息技術目的不是單純掌握軟件的操作步驟,更重要的是掌握在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與方法,使學生養成遇到問題想用信息技術解決的思維習慣,并逐漸形成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章慧敏,傅德榮.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教育.中國電化教育,2001,(9).
[2]祝智庭,顧小清.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1-2)合刊.
[3]中美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比較.網絡資源.
[4]李朝,軍牟艷,娜阮瀅,劉向永,于麗華.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2004,(12).
[5]顧建軍,李藝,董玉琦主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解飛厚.減負、素質教育與考試制度改革——美中中小學教育比較.基礎教育改革動態(半月刊),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