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內陸深廣,人口眾多,資源分布和工業布局不平衡,鐵路運輸在綜合交通體系中處于骨干地位,占有突出優勢。鐵路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國家的大動脈,火車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因此發展鐵路運輸非常重要和必要,發展快速鐵路交通是必然趨勢。發展鐵路運輸的條件要從以下幾個影響因素進行評價。
一、自然條件很重要
1.地形條件。平原地形對交通線的限制較小,工程造價較低,但選線時要盡量少占好地,處理好交通建設與農田水利設施、城鎮發展的關系。如京滬鐵路的華北平原部分,受限制較少,而京滬高鐵采用“以橋代路”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保護耕地,保護東部寶貴的土地資源,避免干擾,有利于安全運行。
山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復雜,線路應盡量沿等高線修建,避開陡坡或修成“之”字形彎道或開鑿隧道。山地首選公路,如貴州省晴隆縣山地的“二十四道拐”公路被稱為奇路。鐵路造價更高,難度更大,如川藏鐵路、成渝高鐵、宜萬鐵路等。我國西南地區的地形條件對鐵路建設的不利影響有如下方面:地跨我國三大階梯,地勢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多凍土;橫斷山區山河相間,縱向分布,山高水深;四川盆地周圍山環水繞,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形崎嶇,地殼運動強烈,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響鐵路選線,工程難度較大。
2.水文條件。交通運輸線路應盡可能避開沼澤濕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縮短橋涵總長度,減少投資降低施工難度。路線的基本走向一般是以控制點體現的,過某河、越某嶺、穿某林、避某點則屬于路線局部控制點的選擇。全局性的東西不能脫離局部而獨立,因為所有的局部構成了全局。有的路線方案也可能因局部的嚴重病害(如工程地質、水文地質不良)不能繞避或受其他干擾影響而放棄。因此,我們應當立足路線全局,解決好局部問題,使基本走向與局部方案達到統一。
3.地質條件。地殼活躍地區,地震、斷層、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發等使交通建設難度加大,安全性差,故應盡量避開,開鑿隧道要避開斷層從背斜部位穿過。
4.氣候條件。濕潤地區要注意排水,干旱地區要注意防風固沙,高寒地區要注意克服凍土和缺氧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南方雨水較多,鐵路多避開洪水易發區,注意排水。西北地區鐵路注意防風固沙,寧夏中衛縣沙坡頭草方格沙障保護包蘭鐵路免受騰格里沙漠的侵襲。青藏鐵路部分路段用以橋代路解決凍土問題,青藏鐵路遇到的問題是海拔高空氣稀薄,氣溫低多凍土,多高山、河谷,地形條件復雜。泛亞鐵路(昆明—曼谷)遇到的施工難題是人口密集需搬遷大量居民,高溫多雨地質復雜不易施工,地勢起伏較大施工困難,路程較遠成本較高。
二、開發自然資源是條件
開發資源需具備重要的交通運輸條件,交通運輸的發展能促進資源的開發。山西煤炭資源的開采和西煤東運、北煤南運修建有多條鐵路線路,像大秦鐵路、神黃線、焦—兗—日線等運煤專線。我國西南地區資源豐富,為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修建多條鐵路。俄羅斯為開發東部亞洲部分豐富的資源并運往西部而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加強東西部聯系,促進物資交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在非洲幾內亞灣沿岸,因歷史上殖民統治的單一經濟,為運輸資源的需求而修建了從沿海伸向內陸的鐵路。
三、社會經濟發展是目的
交通運輸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必須先行一步,適應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因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修建鐵路,鐵路的修建促進了沿線及區域的經濟發展。青藏鐵路、川藏鐵路的修建帶來了重要影響:合理布局青藏地區的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及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強青藏地區與祖國其他地區的聯系,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盡快脫貧致富,促進民族團結,有利于西南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南昆鐵路的修建,在經濟上有利于資源開發與物資輸出,有利于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開發旅游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政治上有利于鞏固民族團結,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區脫貧致富的速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在戰略上有利于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有利于鞏固國防保衛邊疆。泛亞鐵路(昆明—曼谷)的修建將促進我國云南省的邊疆貿易發展,促進我國西部大開發,帶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
四、科學技術是支撐
科學技術水平比較低的地區或時代,自然因素的影響往往是最主要的,科學技術水平比較高的時代或地區,自然因素的影響程度逐漸下降,社會經濟因素成為最主要的因素,科技條件是重要的保證。青藏鐵路的以橋代路是使用先進技術解決凍土問題的方法之一,京滬高鐵也有以橋代路。采用先進技術解決鐵路運能不足,加速鐵路現代化建設,機車使用大功率牽引動力和新型車輛,增加列車重量,加快行車速度。在信號方面大力發展自動化、半自動化系統。高速鐵路的發展志在必得。我國高速鐵路的技術成熟,發展迅速,已經開始進軍國外市場,在國際上將要贏得一片藍天。上海的磁浮列車更是現代技術的創舉。
五、生態環境須保護
鐵路建設會對當地原生地貌、植被產生創傷,地表遭到破壞,所以修路的同時要注重環境保護。青藏鐵路的目標是“建成一條生態環境保護型鐵路”,盡量避開野生動植物的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無法避讓的專門布設野生動物的通道和遷徙過往的旱橋,保證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在沿線采用多項措施保護環境,在能源方面采用環保型能源,如電能、太陽能、風能等;沿線的垃圾進行分選、分類,綜合處理。力爭做到道路與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通過以上影響因素的分析與評價,對修建鐵路的利與弊、難與易、得與失的綜合分析與定位,并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確定是否修建及怎樣選擇線路的走向,提出決策與實施方案。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的迅猛發展,體現出交通運輸的貨運高速化和客運專業化的發展方向。高速化、專業化提高運輸能力,節省運輸時間,對技術水平要求更高。上海的磁浮列車讓世界為中國的磁浮列車工程震動,磁浮列車速度將改寫人類地面出行的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