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是生命科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包含了動物形態學、動物分類學、動物生理學、動物胚胎學、動物生態學、動物地理學和動物遺傳學的內容。是研究動物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由于涉及的內容繁雜,使得教學工作存在著諸多的困難,現將幾年來動物學教學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進行總結如下。
1.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對代表動物的感性認識。
普通動物學課程主要講述的是動物由低等向高等、由簡單向復雜,由水生向陸生發展的過程,為了說明這一規律每個動物門均選取代表性的動物,介紹它們結構和在動物界中的進化地位,由于學生缺乏對一些代表動物的感性認識,往往一些看一眼就明白的問題卻需要教師花費大量寶貴的上課時間來解釋,結果往往是費時費力也講不清,例如在講解水螅運動方式的時候如果單純使用語言描述它的運動方式,學生聽后往往都是一團霧水。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講述代表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之前先給學生放映一些代表動物生活習性的短片,并讓學生細致觀察。在觀察過程中,切忌走馬觀花,看熱鬧,看后讓學生使用語言描述動物的形態和習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細致觀察事物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2.利用淺顯的語言將生澀的專業術語簡單化,讓學生易于掌握。
紛繁復雜的動物界不但形態萬千,內部結構更是紛繁復雜,為描述這些形態結構,產生了許多晦澀的專業術語,這些專業術語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初次接觸很難理解,如果教師不使用簡單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就很難讓這些學生對專業術語有個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將生澀的專業術語與學生自身熟悉的一些事物結合起來,讓學生對這些新學的知識產生親切感,打消學生的為難情緒是教師的責任。
如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學習新知識,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法。我認為,普遍聯系的方法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述軟體動物門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內臟團的結構有著深刻的印象,引入吃貝類海鮮的例子,細致地講解哪里是內臟團,哪里是閉殼肌。再如,講解扁形動物門吸蟲綱的日本血吸蟲防治的時候,引入毛主席“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的詩句來說明我國防治血吸蟲病的成就,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通過對熟悉的已知事物的回顧來掌握新知識,可以增加學生對新知識的親切感,并提高學習的效率。
3.突出重點,使龐雜的內容易于記憶。
普通動物學是對動物界的一個整體的描述,它涉及的內容非常龐雜,如果不能突出重點,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會造成學生對任何知識都沒有印象。雖然很多老師出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的目的,盡量多講,但實踐告訴我們,這樣做將適得其反。學生不但不能清楚地掌握知識的骨架和脈絡,而且會產生厭學情緒,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普通動物學主要是以動物的進化為線索,讓學生了解動物界的組成,了解動物組織器官的進化過程,所以要重點講解每一個動物門的進化特征和進化意義,重點了解每個動物門有哪些代表動物,讓學生知道應該掌握哪些具體的內容。例如在講解半索動物門的時候,重點說明,背神經索、鰓裂和口索是半索動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要說明口索與脊索不是同源器官,在代表動物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腸鰓綱代表動物柱頭蟲,羽鰓綱代表動物頭盤蟲和桿壁蟲。讓學生學習之后知道本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4.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注重理論和實踐的聯系。
實驗教學是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驗證,也是學生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重視每一次的實驗教學,力求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動物學的知識和實驗技巧,是動物學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指導思想。盡量在有限的學時內安排不同形式的實驗內容,讓學生掌握動物學的研究方法,可以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提供實踐方面的經驗。
我認為,實驗教學的內容應盡量涉及動物學實驗的各種內容。例如可以增加野外實習的內容,并增加標本的制作內容。野外實習是從課堂和實驗室走向大自然,認識復雜動物世界最重要的手段。在種類繁多、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中,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觀察它們的生活方式、分布、數量及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是比課堂教學更為復雜的學習方式。野外實習是一個綜合過程,既要應用課堂、實驗中學習的知識,又能加深和補充課堂學習的內容。因此我認為,野外實習是增強動物學教學效果必要的手段。
動物學是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動物學教學,有利于學生學好生物學課程或相關學科。只有不斷探索研究,才能不斷增強動物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