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認為,針對當代行業企業對電子信息類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與相關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實踐創新能力弱等突出問題的矛盾,可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營造探究式學習氛圍;改革考試方法,創新教學評價體系;以“科研促教研”,打造實踐創新教學團隊。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研究、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效顯著。
關鍵詞: 電子信息類 創新能力 教學方法改革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行業的優勢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的地位日益突出,社會對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1][2],高校作為人才教育基地,對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也日益重視。甘肅地處西北,電子信息產業落后,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培養中存在“一卷定終生”、“學生動腦不動手”、“實際應用能力和崗位實踐創新能力差”、“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經驗缺乏、創新意識不強”等突出問題,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3],改革和優化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考試考核方法、打造教學團隊成為必然。
1.教學方法改革措施
1.1采用“平臺+模塊+競賽”模式,實現“開放式”教學,強化訓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1.1.1搭建四個創新實踐平臺。建成電子信息綜合實踐創新平臺,圍繞典型實踐項目,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現場調試和操作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把知識內化為素質,外顯為能力。(1)現代電子設計實踐平臺:針對具體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設計電子產品的全過程[4],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創造、創新”實踐環境和氛圍。內容涉及EDA軟件QuartusII的深入使用、Verilog HDL、VHDL語言的學習、硬件資源的原理及應用、FPGA器件的深入開發、SOPC技術的應用、NiosII軟核處理器的應用。(2)“機器人”綜合實踐平臺:通過系統模塊配置、模塊設計、軟件編程、制作、調試等環節的實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拓展專業綜合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5]。(3)“嵌入式”開發平臺:圍繞嵌入式應用開發的處理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及開發工具開展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將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應用實踐結合起來,形成課堂可視化教學與課后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新型培養方案。(4)3G通信綜合實踐平臺:參照通信企業建設實踐環境,依照通信企業的需求,與權威的通信企業合作共建,給學生提供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專業化、系統化的實踐創新平臺,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畢業時所掌握的技術與當前市場需求相一致,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1.1.2“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練結合”,實施“開放式”教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管、以賽促改。以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大學生電子競賽、“挑戰杯”競賽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打破課程與課堂教學的限制,將各門課程的教學延伸到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6],從應用角度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與方向,通過競賽促進教學規范化和強化實踐技能訓練,實現“開放式”課程教學。
成立電子科技協會,鼓勵大多數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放實驗室實習基地,為學生自主實踐提供平臺;以校級、省級和國家級各類競賽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欲望。形成了大部分學生關注,能力較強學生參加強化培訓,優秀學生沖刺和突破各項大賽的良好局面。
1.2改革考核方式與考試方法,實施實踐創新能力評價。
揚棄“一卷定終身”考核方式,電子信息技術類課程(如單片機、C語言、WEB應用技術等)的考核采用產品實物制作(如交通燈、數字鐘、溫度計、音樂播放器等)及系統開發(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企業網站設計等)。采用“全過程遞進式考核”等多種考核方法,“全員參與,全因素分析,全程監控”的“三全式”評價體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考核中,學生自主完成了從電路設計、電子元件選型、電路焊接測試到應用程序編寫的全過程;在《C語言程序設計》、《Web應用技術》課程考核中,學生親歷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功能模塊劃分、程序編寫、調試和測試的全過程,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激發了學習興趣,解決了理論課內容陳舊,實踐內容少而單一,與新技術發展嚴重脫節的普遍問題,提高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綜合應用技術能力[7][8]。
采用實踐考核“三人行”,每三名學生構成一個小組,按項目分工進行考核,分為項目完成過程考核、答辯和學生互評三個環節,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信息的獲取、運用能力。
1.3以“科研促教研”,“送出去,請進來”,打造實踐創新教學團隊。
青年教師進企業,踏上生產崗位,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學術氛圍,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并努力完成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教改項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3.1采用“走出去,請進來”,讓青年教師進企業上崗實習,熟悉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管理模式等,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參與企業合作項目的開發與技術服務,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合作,搭建科研和學術交流平臺。校企合作,促成企業選派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來校任教或開展專題講座,有效促進教師“雙師型”素質的形成。
1.3.2創造科研環境,積極支持教師參與科研項目開發,準確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1.3.3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學科與技能競賽指導,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素質。
1.3.4部分課程教學(C語言程序設計、EDA技術及應用等)實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實踐環節中安排有經驗的老師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
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教師“上講臺能講實,進企業能上崗,建課程出精品,編教材有特色,寫論文有觀點,搞科研有成果”。
2.取得豐碩的教學成果
近年來我校在教學與研究、專業建設、招生與就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畢業生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和用人單位歡迎。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穩步提升。學生在國家和省級各類學科競賽和職業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成立了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工學互動組合、“雙師”特色突出的教學團隊,有效保障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同時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有效結合。
電子信息類專業是一個工程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為培養行業、區域經濟需求的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有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電子信息綜合實踐平臺建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解決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移進程中所亟待解決的畢業生就業等問題。
參考文獻:
?。?]謝斌,沈慧芳,李民生.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科技廣場,2011,(7):254-256.
?。?]宋躍,楊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2):11-12,19.
?。?]崔麗珍,金華明普通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47-48.
?。?]莊龍意,孫玲玲,馬駿.結合EDA工程實踐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J].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22,(2):6-8.
[5]趙汝木,劉成福,張中英.元學習教育與終身學習[J].中外教育研究,2009,(6).
[6]夏春華,王金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及內容改革初探[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10,23,(6):58-60.
?。?]關雪梅,陳純鍇,楊慶江,王秀琴,康輝.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策略[J].高師理科學刊,2011,31,(4):103-105.
?。?]王萬剛,余建.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3):20-22.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GS[2011]GHBG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