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在構建魅力語文課堂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著重從教學語言的準確、有趣、幽默、階段性、無聲語言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語文課堂 教學語言 語言藝術
列寧曾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和人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常言道“言傳身教”,對教育工作者而言,語言更是“傳道授業”的重要工具。“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的話印證了語言對一個教師的重要性。教師語言藝術不僅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而且反映了一個教師的素質修養,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在構建魅力語文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認識。
一、教學語言要準確規范,嚴謹簡約。
這是對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教學語言必須準確無誤,教師對所講內容不能信口開河,即使是學術上有爭議的問題,也應該給學生講清楚,我們選取的是哪種說法,使學生心中明白。在準確的基礎上,教師的語言還要求簡明規范,“簡明”指用語簡要明白、言簡意賅,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話,不浪費學生的課堂時間。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規范自己的語言,不過多使用陌生詞語,對一些必講的專業術語,教師要加以通俗解說。語言的規范性還要求語文教師使用標準的普通話,不能滿口方言土語,用語要合乎語法邏輯規范,對一些未能為大眾接受的網絡語言,教師要謹慎使用,以免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二、教學語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其內容應是豐富多彩的。這就需要調動各種語言手段,把豐富的思想內容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靈活自如地表達出來。富于感染力和表現力,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其產生共鳴。語言還要簡潔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費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輕松地學習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另外,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課堂當成對學生說教的陣地,講出來的自然總是平板的、干癟的、嚴肅的詞語,如果加入一些象聲詞,語調就是刻板單一的,要么是宣讀文件的發言式,要么是一個調子的平緩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這樣自然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把要講的內容生動地表達出來,就必然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幽默是教師智慧、學識、機敏、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瞬間閃現的光彩奪目的火花,是性情豁達、思想樂觀的自然流露,是一種健康而完美的精神狀態,也是構成優秀教師品質的一個要素。幽默風趣的語言能緩和緊張的氣氛,緩解對立情緒,創造一種使師生雙方都感覺舒適的教學環境。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人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人類社會交往的存在和維持,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說,首先是語言交際的存在,而情緒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語言和情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語言的刺激影響著情緒的變化,而情緒又可調節和影響人的認識過程。所以,人們在情緒良好時,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悶時,則思路阻塞,動作遲緩,無創造性可言。講話幽默的教師,不但會給學生增添快樂,在談笑風生中領略知識的真諦,而且會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誘人的魅力。因此,具有幽默感的教師會很受學生歡迎。
幽默的課堂語言,對打破沉悶嚴肅的課堂氣氛,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展示教師的人格魅力,調節學生情緒都有著微妙的作用。是教師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具有極高的精神愉悅性。教師平時如果注意培養寬松的心態及新奇的思維方式,了解一些形成幽默的知識和技巧,善于開發各種幽默源,摸索一些教學幽默和表述幽默的技能,課堂教學語言的風趣幽默就是不難達到的。教師語言的幽默風趣,會使課堂教學在堅持思想性、科學性的前提下,充滿情趣與歡樂。
四、教學語言應該注意階段性特征。
按照教學語言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可將課堂教學語言分為:導語、提問語、闡釋語、結語。它們在運用時是具有不同要求的。導語,常常用于一節課的起始和一個問題的開頭,它往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輕松而富有啟發性地敲開新課的大門,巧妙地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朝著敞開的知識大門邁步,從而為教師的進一步講授及學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礎。闡釋語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時進行敘述和解釋的語言。結語是問題講完后的結束語或總結性的語言。而提問語則是教師以提問形式喚起學生思維活動的一種教學語言方式。提問語使用得好壞,往往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故在使用提問語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問題要清楚,目的要明確,注意問題的范圍、深度和廣度,了解學生的現狀和發展需求,并組織好語言,然后才能發問。其次,要講究設問的順序。在提問時,一般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這樣學生才可順著教師的思路作層層深入的思考和回答。再次,提問要有啟發性,能促使學生思考,切忌問簡單的無需發散思維的問題。第四,提問要做到難易結合,使學生常處在和諧的信息交流中。最后,提問語的設置,不僅應關注個體,而且更應關注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合作交流,使全體學生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共同發展。
五、無聲語言要使用得當,恰到好處。
課堂上還應該恰當使用無聲語言,即用有聲語言以外的其他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意圖,包括沉默和肢體語言。有時無聲的語言能起到有聲語言不能取得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講課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位同學一直低著頭在擺弄什么東西,于是就停止了講課的聲音,目光直視那位同學。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靜,同學們都驚奇地對望著,那位同學也驚慌地抬起了頭,接觸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圖,便自覺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課堂上。這樣,既糾正了個別同學的不良行為,又不至于影響課堂進度,同時避免了直接的言語批評傷害學生自尊的可能性,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學語言雖然可以傳遞各種信息,但若沒有手勢,課堂教學則會像運轉機械一樣冷漠死板。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強化要傳授的知識,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畢竟與舞臺不同,應強調自然和真實,無須刻意追求某種形式。
語言是語文課堂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滿活力,使語文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語文教師就必須以淵博的學識豐富自己的語言,以飽滿的熱情張揚自己的語言,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讓學生隨著教學語言展開雙翼,在語文的藍天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