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學生學習行為為主的形成性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多角度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部分進行評價是形成性評價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英語教學 形成性評價 情感因素
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英語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以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針對高職學生整體英語水平薄弱、英語學習自信心不足的現狀,近年來,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全面、客觀、科學的形成性評價形式,這有利于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形成性評價中對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進行評價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情感評價的必要性
在幾年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我觀察到成績優秀的學生有著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較強的自信心;而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比較害羞和過于內向;第三類則是偏科的學生,比較聰明,但對英語不感興趣,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可見,情感態度與語言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更為明顯。但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評價歷來是一個薄弱環節。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評價,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應該有的教育理念。
二、情感評價是形成性評價的有機構成部分
受過去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評價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只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評價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取得的成績,以及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的終極目的不是檢測學生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旨在幫助學生增強自信,獲得成就感,使他們能夠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合作精神。高質量的情感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幫助更明顯。
三、英語學習中的情感
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和英語使用所持的態度,對本族語與外語的關系,以及對本族文化與所學語言國文化關系的看法。研究表明,情感對學習有動力或阻力作用,學習者的情感狀態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相反,消極的情感則阻礙學生潛在能力的正常發揮。在現實教學中,一些學生英語成績較差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別的同學低,而是他們缺少積極的英語學習情感。
四、情感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
1.教師評價。在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一定要多表揚和鼓勵,少用、慎用,甚至不用批評。運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根據他們取得的成績、進步表達出發自內心的恰如其分的贊賞,使學生充滿自信;批評要中肯、情真意切,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充滿信心地不斷進步,全面發展。教師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面帶微笑,認真傾聽,眼中流露出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及時地表揚:“That’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Wonderful!Excellent!”這樣能讓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加強學生的成就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更應該及時鼓勵、幫助、引導他們解決難題,用關切、激勵的表情讓學生體會溫暖和力量。若單純地用“No,Wrong”否定學生的回答,則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態。如果布置英語作業,可以巧妙地使用表揚和祝福類的評價語,因為評語和祝福語不僅僅是師生間教學信息的相互交流,而且是聯系和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教師要通過批改作業,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利用好作業評語,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自評。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最佳評價者是學習者自己,評價中應當強調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特征也為自我評價的實施提供了可能性。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積極地構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學生有必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掌握一套自評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并隨時檢查學習成果,不斷調整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最終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自主學習者。為了便于信息的搜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相關內容制成表格,每次督促學生認真填寫并給出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分等級。學生可針對自己在學習的不同階段的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自評。這樣,學生對語言學習過程有一個基本認識,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有利于確定努力方向和發展目標。在自評過程中,教師除了隨時指導之外,還必須和學生一起具體制定各項評價標準。教師對每項內容可提供范例,學生可以以范例為準,對自己的各種情感指標進行評價。通過自評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成績及需要提高的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討論他們的自評,了解學生及其對待自己學習成果的態度,指導和鼓勵學生反思他們的學習,幫助其確立新的學習目標。
3.學生互評。針對部分高職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特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它能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合作學習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小組成員的相互評價。通常同伴間的互評可依據的標準包括:我的同伴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是否始終積極參與?任務完成情況怎樣?是否善于傾聽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與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能力怎樣?在本次活動中最突出的優點是什么?尚需改進的地方有哪些?通過與同學的討論,學生可以說出他們的憂慮,聽取他人的觀點,從而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一樣,需要教師提供并展示優秀的互評范例。通過評議,學生能充分理解評價標準,發展“我也能做”的態度,并讓學生在互評中學會信任、誠實,學會公正對已和對人。
4.用日記或周記形式,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日記或周記作為表達情感的普遍形式,可以反映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指導學生寫英文日記或周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還可以通過日記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特別是性格“較內向”、不善言談的學生,他們更喜歡用日記表達自己的內心意愿,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理解,這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地指導和關心,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和贊賞,以增強其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課堂上能做到大膽交流,這樣一來,課堂就會變得其樂融融,教學效率會明顯提高。
5.因材施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基礎不同的每一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鼓勵和評價,這足夠喚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激發英語學習熱情的積極作用。對那些開口慢、膽怯害羞的學生,不能用命令、諷刺的評價,相反應當耐心地誘導和期待。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習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習興趣和現有的英語水平,采用不同的情感評價方式。盡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能有所進步,把英語課堂變成學生喜歡并向往的語言學習和活動場所。多給后進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后進生同樣具有進取心。他們渴望進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好成績。所有這些都是潛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內在動力。讓后進獲得某種成功,不僅可以使其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而且可以使他們通過品味成功的歡樂和喜悅,激起對更大的成功的追求,從而形成新的良性循環。鼓勵后進生開口多說,多多給予肯定和表揚,在糾錯時,總是面帶微笑加以指點和啟發,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五、結語
在英語形成性評價中的情感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建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大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從教學理念上進行轉變,從思想認識上由原先的努力教出高分的學生,轉變為為了學生的發展,努力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把情感評價有效地引入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已迫在眉睫,以教師評價、自我評估、同學互評為主的形成性評價能使學生主動地監控自己的進步,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最終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轉變。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建珍.淺析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報,2005,(4).
[2]何培芬.形成性評價與高職英語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7,(11).
[3]易微,李華.淺談高職英語情感教育[J].職校論壇,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