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和行為習慣,本文提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原則,以及培養方法,指出老師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以嶄新的教學法去培養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方法
創新能力是人類利用知識和理論,突破舊認識、舊事物,探索和創造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人才創造力的競爭。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和行為習慣,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一、堅持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原則
1.民主性原則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一個寬松、和諧而又充滿民主的教育氛圍。因為民主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沒有教學的民主,課堂就是專制者的課堂。試想,在一個一切都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課堂上,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唯師命是從,按圖索驥。顯然,這種課堂氣氛扼殺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將整個教學活動營造成為一種師生共同參與、自由探討、暢所欲言、相互激勵的雙邊活動過程。
2.激勵原則
教學中激勵的目的是變通為導,變苦學為樂學,把求知變成學生最大的內在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斷激勵學生。對于學生的成績、優點要及時肯定,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對后進生應耐心鼓勵:“Try again.”“Don’t worry.”只有學生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才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3.主體參與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雖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在課堂上,教師絕對占定講臺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轉,似乎只有細講,學生才能領悟,不留一點余地給學生。這樣,學生的實際參與很少,充分閱讀、質疑、思辨、表達的時間都被老師剝奪了。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學設計者明白,教學中的一切啟發、講解、點撥,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應用,才能內化為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徹底改變教師越俎代庖的狀況,就要讓學生有極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運用自己的智慧,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自主發表見解,通過主觀努力,實現自我的超越。
4.學習動機內化原則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學生只能被迫去學,根本談不上創造學習。要把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就需要教師持續不斷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充滿情趣。如:可以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相互對話、講故事、當小老師、表演短劇節目、聽英語歌曲和看英語電影等。這些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這些興趣就會轉化為強大的內在學習動力,使學生進行自覺、自主、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習。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培養學生積極求異思維的能力。有一次在課堂上我給學生講了一個笑話:有個人在喝下午茶,突然有人在樓上大聲喊:“Look out!”他急忙把頭探出窗外,以為上面的人發現了窗外有什么新奇的事叫人往外看,不料上面有杯茶水倒下來剛好被他“享用”了。我問學生:這個詞組是“向外看”之意,怎么此時出了一場鬧?。客瑢W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原來那個人是在喊“小心!”而不是“往外看”。我接著對學生說,學習英語,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學習這門語言的實際應用方法,并要求做到活學活用。當學生對這類討論性問題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我想,努力沖破學生的慣性思維,不要讓他們為考試而學習,這樣來談創新能力的培養才具備最重要的基礎。
2.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語言
(1)更新教學方式,活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強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更新教與學的方法,讓教材應我所需,為我所用?,F行教材中有些課文內容略顯枯燥乏味,此時,教師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參,而應設法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的交際活動,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學習語言。例如,教學課文Weather Report時,要求學生在家里看電視時把各城市的天氣情況用表格形式記錄下來,然后在第二天的英語課上當一次天氣預報員,這樣,既能活化教學內容,又可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觀察和學習。
(2)科學訓練,培養創新思維。
英語語言的學習與思維能力應同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力求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發散思維。比如說學了“plenty of(許多)”這一短語后,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修飾可數名詞復數的量詞詞組、修飾不可數名詞的量詞詞組、既修飾可數名詞又修飾不可數名詞的量詞詞組分別都有哪些。使他們在知識網絡空間的各個知識之間尋找聯系,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通過總結、歸納,能夠使學生對語言項目及語言規則有更深刻、更廣闊的認識,最后使所學語言真正成為一種“活語言”。
?。?)合理運用創新型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有利于適時拓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創意制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時將自己的創造力融于其中,從而以教師的教學創新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創新。
德國教育家迪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虼嗽趧撔陆逃倪^程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播者,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學生心靈的探索者,更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開拓者或發現者。教師要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從而創造出內涵深刻、形式多樣的語言。
參考文獻:
?。?]劉道義,羅少茜.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劉建華.中學英語創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張國楊,黃子龍.素質教育與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