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足球運動從古至今,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而從蹴鞠到現代足球也經歷了文化的嬗變。中國足球在價值觀層面體現了許多自身特點,本文分析了中國足球命運的核心力量在價值觀念的轉變,提出合理定位價值目標、形成特色足球文化、積極發展市場化足球、樹立足球的文化自信,以此增強我國職業化足球的整體實力。
關鍵詞: 足球 價值觀 轉變
“中國足球”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從1994年我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職業化足球帶給中國足球的不是預想中的繁榮,而是難以抑制的縮水,從我國的甲級聯賽、中超聯賽甚至是世界杯預選賽,出現球員賭球、假球、裁判黑哨、腐敗等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黑色事件,究其主要原因是足球價值觀層面問題突出。
一、中國足球價值觀的現實詮釋
價值觀是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的,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動的內部動力。足球運動同樣需要價值觀念,而足球價值觀是球迷或從事足球的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等相關人員通過參與賽事或觀看賽事對足球這一運動進行理性的評價的準則。足球技術風格、足球戰術可以模仿和引進,但是足球運動中體現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價值觀是無法照搬的。所以,我國足球要體現出我國自身特色的足球文化、足球思想、足球精神和足球制度。
1.中國足球文化
足球源于我國古代,并以蹴鞠成名,在當時社會發展中蹴鞠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體育項目,并以一種社會文化流傳海內外。隨著英國工業技術興盛,蹴鞠從實體到比賽規則得到了改進和創新,并以足球命名蹴鞠,這項體育運動在發展和演變同時也促進了現代足球文化的傳播。在遠東時代我國足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以高尚的體育道德體現出“志行風格”,并成為我國體育界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足球事業卻發展緩慢,足球文化被淡化,遠東時代的“志行風格”精神被抹殺。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與足球價值理念相整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足球運動,這才是現如今我國足球軟實力建設中所必要的元素。
2.中國足球思想
足球本質應該是娛樂,即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而我國足球指導思想則是以輸贏論英雄,這種以輸贏衡量足球本質的思想長期存在于我國職業化足球的道路中并形成一種思維定勢。我國從事足球事業的管理層、教練員和運動員由于在思想理念上的局限性,職業化足球表現出技戰術不清晰、思路不明確、價值取向模糊等特點,導致我國職業化足球很難有所建樹。足球運動既是一項講究配合和對抗的集體性運動項目,又是一項充滿個性、天賦和創造性的運動,在比賽場上不僅有技戰術,更重要的是具有藝術性。
3.中國足球精神
足球精神就是足球運動中所蘊含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它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追求團結拼搏、爭取精神世界的健康自由的心理狀態,它早已超出了足球運動本身,內化為人類心中的一種信念和追求,具體來說,這種精神就是公平競爭、自由解放、堅韌不拔、頑強奮戰、積極奮發、團結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1]。足球運動也是各國民族精神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傳統的民族精神文化能在足球領域得到最有力的彰顯與弘揚[2]。我國足球屢屢出現失敗,其實缺乏的是一種精神。
二、中國足球價值觀的特點
1.行政化色彩濃厚
1994年中國足球啟動了職業化進程,目的是完善自身內部結構體系并適應于市場經濟發展。在這短短的十幾年中,出線足球、功利足球、官僚足球占據統治地位,導致中國足球水平越來越差。我國足球在職業化改革過程中賦予了足協雙重權利,它既是行政主導的專業足球,又是市場主導的職業足球的組織管理者。一方面,職業足球所帶來的利益增量,不在行政體系的盤子之內,因此,中國足協在操盤職業足球時,可以方便地避開行政體系的監管[3]。另一方面,中國足協的行政權力屬性,可以用于抵擋新興的市場主體要求參與規則制定、利益分配等正當訴求,并形成足協事企不分[4]。
2.功利主義突出
我國足球改革意味著足球實現職業化發展模式、緩解國家的財政壓力、政府權限的延伸。在這一改革中,由于國家政府管理部門政權向地方部門延伸,地方政府實現了權利的最大化,當地政府為了讓足球地位和城市地位相匹配,主動出面操作當地足球事業的發展,甚至用特殊的方式打造當地的足球品牌,提升地方官員的政績。因為,地方體育官員的業績考核和升遷與該地方隊所取得的體育成績掛鉤,取得了好的成績或者培養出了優秀運動員,不僅體育官員的職位可能獲得提升,而且能獲得政府的更多撥款以支持體育事業的發展。這充分顯示出中國足球盛行的實用主義和急功近利。
3.足球文化積淀淡薄
隨著足球運動職業化的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步深化,不僅為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與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而且為足球運動體育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足球職業化是我國體育事業改革的窗口,然而在改革開放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由此而引發的足球領域倫理道德層面的碰撞也十分明顯。傳統的道德觀念包括計劃經濟條件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正在受到挑戰。這正是由于在足球產業化進程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大工程建設發展極不平衡所造成的。因此,要加強足球運動中精神文明的建設,強化職業道德,振作足球精神,凝聚民族精神,這樣才能促使中國足球崛起[1]。
三、中國足球價值觀的轉變
1.中國足球價值合理定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的根本任務,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競技水平,攀登世界體育高峰,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挖掘我國足球價值,全面進行價值目標定位。首先,從足球價值取向定位,我國足協由于一味追求金牌、名次、成績、戰績效益等價值取向,造成我國足球出現急于求成的功利足球、金牌足球、焦慮足球、悲傷足球。其次,從足球發展水平定位。最后,對我國足球效應定位。從現在足球發展趨勢來看,足球運動不僅超越了衡量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發展水平這一范疇,而且通過足球這項運動更彰顯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道德理念。
2.積極需求市場化足球之路
中國足協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半官半民的體制,使其無法按照市場化要求管理和運營高度市場化的足球聯賽,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足球管理體制勢在必行。首先,要淡化帶有政治色彩的足球體制,改變以往以足球作為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考核制度。其次,打破行政壟斷,尤其是把足協和它名下的企業進行市場化改制,引入充分的競爭,變成民間組織[5]。最后,我國體育管理制度需要改革,改革就是創新,所以我國體育管理制度創新的關鍵是管、辦分離,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發展,重新構建政府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與體育事業單位的關系[6]。推進職業化改革,以觀念更新為先導,以調整和完善運行機制為核心,建立有效、長效管理機制、管理辦法、新的管理機制,這不僅是足球職業化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其他正在或準備進行職業化改革的運動項目的共同需要[7]。
3.發展中國特色足球
把足球融入到文化中來,并從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這是很多國家足球成功的經驗。英國人創造了現代足球,巴西人發揚了藝術足球,德國人光大了足球精神[8]。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也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堅強的民族精神作支持,同時我們還擁有改革開放的時代契機和社會文明成果作為支撐[9]。在當前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首先,中國足球必須結合本土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經濟政治體制、民族傳統思想價值理念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活”的精神根基整合創新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足球風格與精神文化體系[9]。其次,從管理體制上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管理,做到與時俱進的職業化足球;依托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的有效結合實現市場化足球。
四、結論
我國職業化足球的發展,經濟上的實力是必要的基礎,然而這并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建立足球價值觀。價值觀取向的異化造成決策者的思維意識出現偏移,判斷失誤。在當今中國社會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從理性的高度分析我國職業化足球,澄清職業化足球發展的價值前提,反思職業化足球未來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李磊.我國足球產業化進程中足球精神的缺失[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6:25.
[2]吳姜月等.從中西文化差異之棱鏡再窺中國足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3:112.
[3]王宗平.論體育對促進社會公平的積極影響[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4]夏成前.世界杯離我們有多遠[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4):26.
[5]鄧聿文.從足球反腐看中國市場化改革[J].公民與法治,2010,6.
[6]馬志和等.論政府體育管理職能的轉變與制度創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3:17.
[7]鮑明曉.反思中國足球改革[J].體育科研,2010,31,(3):20.
[8]田世平等.世界杯與足球文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4):32.
[9]馬連鵬,張鯤.現代足球的民族精神與中國足球的文化缺失[J].體育學刊,200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