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新教育是在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操作能力。體育教學以其自身特有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為實施創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臺。基于此現狀,本文從分析小學體育創新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入手,闡述了創新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 創新教育 創新精神
現階段,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培養的問題。而學生基本上都是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成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完全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與新課改中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完全不符。因此,小學體育教學必須一改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素質教育上,以此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創新。在此,我談談關于小學體育創新教育的新思考。
一、小學體育創新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一)是實現體育教育目標的客觀需要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其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運用創新教育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掌握一定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基礎上,學會應用運動技能鍛煉身體,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其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進而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向上的性格和文明健康的人格。從這兩方面來看,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助于推動體育教育最終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是實施傳統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并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示范、講解、分組練習、點評四個教學步驟。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不僅束縛了體育教師的創新思維,而且抑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而創新教育的實施,會促使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如啟發誘導法、探究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等,徹底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成為落實傳統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是增強體育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
創新教育不僅注重體育課堂教學手段的創新,更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滿足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發展的需求。創新教育強調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并將體育教學內容向體育活動、體育方法、體育動機和體育經驗方面轉移,在引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真正明白體育教學是對自身有益處的。由此可見,創新教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有效強化體育教學效果。
二、小學體育創新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構建一種以尊重、民主、平等、理解為主導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也為實施創新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體育教師必須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教學中來,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創新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并鍛煉身體,逐漸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達到培養興趣、增強能力和發展創造力的目的。
(二)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能力意識,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按照學生的性格、能力、年齡、個性等方面的差異,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通過組織討論、游戲、座談等多種教學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保持活潑進取、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態度。對活動形式、方法新穎、創新意識強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個別有困難或缺乏新意的游戲活動進行點撥、啟發和幫助。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實踐、多總結,從而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三)創新教學活動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在課程設計上多設置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如趣味游戲、體育競賽等,讓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參與中獲得樂趣,當學生對學習體育產生興趣后,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增強。教師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添加新的元素使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蛙跳”和“兔跳”的動作進行練習,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掌握運動技能。又如在教學花樣跳繩時,教師先從組織學生練習已掌握的跳繩方法入手,而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創新跳繩方法,教師從旁給予指導,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創新教學評價
教師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是體育教育最為重要的環節。教學評價不僅包含對學生學業成績的關注,更包含對學生多方面潛能和能力的關注,教師通過評價能了解學生在身心發展中的需求,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所以,教師應創新教學評價模式,既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又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進步的適當評價;既要關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要關注學生之間的評價;既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肯定性評價,又要兼顧否定性評價的適用性。構建新型的教學評價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和改進自身的不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在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是關鍵性因素。所以,教師應當不斷充實自己、延伸自己、發展自己,依靠強烈的創新意識改革傳統守舊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將創新教育落到實處,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宏.小學體育“創新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8,(20).
[2]葛曉娟.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空中英語教室(社會科學版),2011,(5).
[3]滕宏寶.淺談小學體育教學創新教育方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5).
[4]肖漢濱,肖娜.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