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對21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如何融合情感教育提高教學效率,文章從情感教育的內涵入手,對情感教育在體育課堂上的運用問題作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情感教育 內涵 意義
小學體育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是師生情感交融、人格感化的過程。情達則理通,凡是能激起學生情感的體育知識往往能長久地保留在學生們的大腦中。學生喜歡上某些教師的課,都是傾注了這些教師強烈情感的課。當教師以真情感化學生時,學生會自然打開接受教育的閘門,使教師的教誨如春風化雨般流入心田。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對增強體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有意識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靈活地應用積極的情感調控教學,有助于溝通師生情感,增進師生友誼,改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意義
體育教學具有使學生身心同時參與的特點,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體育教師自身必須注重建立與學生的情感,形成師生穩定和諧的“情感場”。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不熱愛學生的體育教師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優秀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摯愛和期待,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體育教師的熱愛和嚴格要求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熱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學生,另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絕不遷就和放任自流。只有師生之間建立了這樣一種穩定和諧的“情感場”,體育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傳授運動知識、運動技術、運動技能和培養情感,是緊密聯系的四個方面。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熱愛,主要在于教師對學生體育運動的情感培養。只有熱愛體育運動,才能熱愛體育學習。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訂教學目標的同時,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尋找知識與情感的結合點,要講清講透,讓學生明白體育運動的相關知識,提高體育運動興趣。同時,教師還要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角色情境”中,在興趣盎然中學習,從而達到“我想學”、“我會學”、“我愛學”的效果。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踐探索
1.從新課改角度談小學體育情感教育
新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新課程改革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體育素養和體育技能是每個小學體育教師都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在大力推行情感教育的時代,體育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情感感知、體驗能力,這樣才能感染學生。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培養正面情感,教會學生善于與他人進行溝通和表達情感,使學生形成情緒感染的能力,這些都是以無形的形式貫穿在小學體育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的。
2.在情感教學中運用正確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就是采用間接、含蓄的方法,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產生影響的過程。合理、及時地運用心理暗示規律,對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學習情感,強化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針對小學生易發火、不與人合作和抵制學習的情緒,教師不妨引領他們運用他人暗示和啟迪他們運用自我暗示等方法學習體育技術。他人暗示就是體育教師采用學生熟悉的情境語言及和藹可親的表情來幫助學生學習。如在雙人綁腿練習時,我指定兩位同學參與練習(平時這兩位同學相互抵觸),我面帶微笑,充滿情愛啟示:“你倆多像親兄弟!合作起來肯定是黃金搭檔!”伴隨著學生響徹云霄的吶喊和助威,兩位同學精誠團結、奮力拼搏練習和比賽,最后跑出全班最好成績。比賽后這兩位同學熱烈慶祝勝利,以往的不和諧已拋向九霄云外,這種情感還能在課外得到延續。自我暗示是指學生用一定的暗示語言使自己的心理和肌肉得以放松,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消除或減輕肌肉的緊張,調節心理狀態。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既要合理運用他人暗示,更要教會學生或引導學生運用自我暗示來調節學生的情感,從而驅散學生易發脾氣、排斥他人等負面情緒,向著身心和諧與健康方向發展。
3.教師自身的情感培養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教育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想正學生,首先正自身。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提高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以良好的行為習慣感染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善于聆聽學生的心聲,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堂教學既有知識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學的全過程就是在知識與情感兩條信息線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恰當的情感,提高修養。加強教師情感的培養,更有助于教學中師生情感的交流。
4.選擇適于情感教育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
情感教育應該與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而情感教育的任務不僅限于利用情感功能為教學服務,更在于培養健康情感,塑造完整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第一,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和高尚人格。把滿足社會需要與滿足人的發展需要相結合,這是當代教育所倡導的目標價值取向,由此建立的課程理念自然應該把關注師生的情感活動并提升其情感質量納入目標體系。
第二,教育的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精神活動交互作用的產物,教育的內容源于生活,正是豐富的社會生活為情感教育提供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課程資源。
第三,教學過程需要師生情感投入,情感交流是實現民主教學和師生互動的必要條件。情感教育也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部分。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把情感教學真正地運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愛的鼓勵和美的享受,樹立自信心,在情感的主旋律中奮發圖強。
參考文獻:
[1]金茂秋,周建新.論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9.5.
[2]梁曉飛,龐瓊.加強情感教育構建和諧體育課堂.科學咨詢,2010.17.
[3]楊美秀.試析教師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群文天地,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