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往往忽視一個重要的問題——德育。在計算機課中滲透德育,已經(jīng)成為使中職學生形成強烈的信息責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如何培養(yǎng)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使他們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識,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每一位計算機教育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認為在計算機課中滲透德育可從學生的成就感培養(yǎng)、合作意識培養(yǎng)、網(wǎng)絡道德教育三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 職業(yè)學校 德育 計算機專業(yè)教學
一、成就感的培養(yǎng)
成就感是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最迫切的需求。無論是誰,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能得到他人的欣賞和社會的肯定,就會產生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積極情緒。
由于種種原因,中職生缺乏成就感。他們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令老師迷惑的舉動:上課睡覺,下課吵鬧,自習課上有說有笑。他們常以這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吸引老師的注意。如果我們一味地批評,或者以極端的方式進行所謂的成功教育,就會加重他們的自卑厭學情緒。我從事計算機教學多年,對如何在計算機專業(y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有著自己的認識。
1.教學項目的想象力求活潑有趣,符合學生實際。
課堂教學項目的想象是成功組織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有興趣接受的關鍵。同樣的一堂課,如果教學項目全無想象空間,學生就會昏昏欲睡,一無所得;反之,則精力充沛,成就感大增。這一點我在實際教學中有深刻的體會。
我在進行《Flash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中“影片剪輯元件制作”的教學時,因為課本上有詳細步驟,我就簡單地說了一下,讓學生自己操作,學生很順利地將該課的案例制作完成了。可是再復習時學生卻不知所云。有學生干脆說:照著書本一步步做下去,誰不會。這迫使我反思。于是在另一班級教學時,我事先精心備課,利用IT名人資料做了一個Flash電子相冊展示給學生看,同學都覺得很新穎,當我告訴大家這就是利用了本堂課的知識點時,學生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單從學生一個個驕傲的表情,夸耀自己電子相冊的姿態(tài)就可見效果非同一般。
2.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昏昏欲睡,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教學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情況自然就會好轉。在計算機教學中,只要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到處有這樣的機會。比如同樣的操作不同學生完成的速度卻大相徑庭,細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快些的同學多半會有意無意地向你暗示:老師我完成了,老師我不錯吧。這時在全班肯定他們的成績,并且讓他們充當“老師”輔導其他人,他們就會成就感倍增。而那些本有困難的學生心里雖然不服氣,但也樂于接受同學的幫助,經(jīng)過一番努力,本來想放棄的操作也完成了。
當然,在選擇“老師”的時候,最好不要固定挑選哪幾個學生,應當給更多的同學機會,讓他們覺得“我”也行,老師很信任“我”,“我”要繼續(xù)努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做法對學生成就感的培養(yǎng)是特別有利的。
3.教學后對學生的評價很重要。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處在青春期的中職生對此更是敏感。不經(jīng)意的一句批評,可能會讓他難過好幾天;無意的一句表揚,也會讓他快樂不已。在我們看來這事太小了,表不表揚無所謂,卻不知學生正在眼巴巴地在等著你的肯定。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專業(yè)上的閃光點,哪怕它極其微小。諸如某同學今天打字速度達到多少,誰今天的操作既快又準確,又有誰能主動幫助同學,等等。此言一出,你會發(fā)現(xiàn)沾沾自喜者有之,羨慕者亦有之,可見你的一句肯定對學生有多大的影響。
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協(xié)調人們在活動中的行為,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人們的活動效率。一項工作和工程單靠個人的能力是難以完成的,必須把一部分人組織起來協(xié)調合作,共同完成。學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與人合作,要能組織、協(xié)調各種力量。因此,在計算機專業(y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人共事的協(xié)作精神。
1.科學建組,明確合作責任。
合作學習應建立在合理建組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目的是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互補,組間相互競爭。建立小組只是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能,要使學生真正會合作,必須明確每個組員的責任,要解決組內學困生的陪學現(xiàn)象,使每一個成員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合作熱情。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某一目標和任務,設計的有利于學生相互之間展開合作討論的活動情境。一方面能為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另一方面能讓學生產生與同學合作交流的心理需求。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活動內容要具有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要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的興趣;活動過程要具有探索性,使學生感受到與同學合作的必要性;活動情境要能夠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正確的導向,要有利于學生明確合作探索的目標和任務。
3.師生互動,提高合作成效。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作指導。合作學習既是一種活動形式,又是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是否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而,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并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提高活動效率。
三、網(wǎng)絡道德教育
計算機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類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學生在網(wǎng)上可以輕而易舉地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學生屬于道德意志薄弱群體,相對缺乏辨別能力和抗干擾能力,面對眼花繚亂的繁雜信息,往往良莠難辨,沉溺其中。生活在信息社會中,必須有對信息和信息道德責任強烈的責任感,以抵御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因此,在中職學校計算機課中滲透德育,已經(jīng)成為中職學生形成強烈的信息責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wǎng)絡觀念,把網(wǎng)絡作為知識的來源和學習的手段,而不是作為獲取不良信息的途徑。教師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教育者的權威和作用不再建立在學生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之上,而是要喚起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熱情,引導其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讓思想教育融入到課堂中、融入到校園生活中,要在課堂中堅持與時俱進適當增加網(wǎng)絡道德方面的內容。
以上是我在計算機教學中滲透學生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當然,不同專業(yè)其方法不盡相同,我們應當因材施教,因專業(yè)而異,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專業(yè)教學中。應當看到,從某種程度上講,中職德育教育要比學習專業(yè)本身更有意義。另外,要想真正彌補他們的不足,還需要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唯其如此,才能讓中職教育走出尷尬的境地,讓中職生更自信地面對社會,面對未來。
參考文獻:
[1]愛因斯坦.論教育.
[2]彭志斌,梁麗媚.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2006-08-01.
[3]巨思義.喚起中職學生自信心.中國教育報,2009-03-02.
[4]王玲秀.計算機教學與道德教育.電腦學習,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