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前的幼兒教師教育當中,對藝體技能、教育理論、教學技能的教育非常重視,對決定幼兒教師根本素養的教育智慧培養則十分欠缺。教育智慧的形成不會通過教育知識及教育技能的掌握而自然獲得。這就需要在幼師教育中用教育名著來培養學生的教育智慧。
關鍵詞: 教育名著 幼師生 教育智慧
教育名著是經過歷史檢驗,得到公認的人類教育財富,它積淀著前人深邃的思想精華,有著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思想境界,傳達了科學性較強的育人精神,蘊涵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觀念,能照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問題。對于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及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說,與教育知識及教育技能的掌握相比,更為重要的是擁有教育智慧,但是教育智慧的形成不會通過教育知識及教育技能的掌握而自然獲得。這就需要在幼師教育中用教育名著來培養學生的教育智慧。
一、教育智慧的意蘊
教育智慧是一種特殊智慧,即合理認識與解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才智。[1]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素質中最重要的素質,“學會了教學的所有技術,但仍然不適合做教師,這是有可能的。顯然,教師的培訓內涵要比傳授知識和技巧深得多,甚至也比教授職業道德規范深得多。成為一名教師還包括那些不能被正式傳授的東西:教育智慧的最具個性色彩的體現”。[2]顯然,教育智慧的形成不同于知識與技能的獲得,知識與技能可通過傳授與訓練使學生掌握,而教育智慧的形成則需要個體的體驗、感受、領悟與頓悟。這種體驗與感悟一方面來自個體的日常生活經驗與閱歷,另一方面來自他人的交流、溝通與熏陶。對于幼師生來說,由于他們是在校生,短短的幾次教育見實習積累下來的教育經驗是非常有限的,能接觸和交流的“他人”也不多。而閱讀教育名著恰恰就是培養幼師生教育智慧的最佳途徑。通過閱讀教育名著,幼師生可以和這些教育大師對話交流,從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教育故事里,感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
二、教育名著價值探微
在人類教育發展史上,曾積累起了一些卓越的教育智慧,他們穿越歷史的重重煙云而光輝不減。教育名著獨特的育人價值在于其飽含的思想 “原創性”與“深邃性”,對于其作者而言,這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聲音,是對前人智慧的繼承與闡發,是一定歷史時期內的集大成之作。教育現實的改進與提升需要我們不斷地返回經典,去吸收與借鑒前人的思想與智慧,教育理論之所以愈加燦爛多彩,教育實踐之所以更加有生機活力,正是因為建立在這種對前人教育智慧的不斷反思、繼承與超越之上。然而,有一些曾經在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飽含智慧的教育經典名著卻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在我們身邊一直沉睡,需要我們去發現、喚醒,使其在我們的思想與智慧中重新煥發出生機。這些經典名著有的盡管離我們的時代,離我們的教育現實很遙遠,但教育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每一部名著都是從不同的方面來探索教育的本質。正如有些學者所說:“當較深入地研讀教育思想家的作品之后,發現幾乎所有現在我們深覺困惑的問題,都早已為以前的教育思想家討論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發表意見之前,如能知悉先人的主張,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在與杰出教育思想家神交之時,可能冒出智慧的火花,對于敏銳思考,效用甚大。”[3]
三、教育名著培養幼師生教育智慧的可能路徑
(一)名著閱讀需要指導和培訓
有學者專門對師范類的院校做過調查,發現這些準教師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有娛樂化的傾向,閱讀多以休閑為目的,對教育名著的閱讀更是少得可憐,閱讀起來也很盲目。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師范生缺少專門的課程和教師來進行閱讀指導。早在1944年,美國開始出現以閱讀古典名著和名著討論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名著運動(GreatBooks Movement),后來發展為享譽世界的“青少年名著計劃”。阿德勒為推動計劃開展,曾走遍全國,指導各地學生的“名著閱讀研討會”,并出版專著《如何閱讀一本書》來指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
因此,幼師生的教育名著閱讀不僅僅是課外自由閱讀,而應是在教師的專門指導下的有效閱讀。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教育名著導讀課程,讓學生的閱讀不再是復制名著的教育思想和內容,而是通過教師的導讀,推動學生提問、傾聽、討論的技巧,在與同學、教師、名著作者的思想對話過程中,學會自己去理解、感悟名著的內涵,培養教師教育智慧。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不但掌握了閱讀的技能和方法,而且掌握了將來作為教師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技能和技巧。
(二)開發和選擇“名著資源”
世界文明源遠流長,無論是中國的《學記》、《論語》,還是西方的《理想國》、《雄辯術原理》,都是教育中的經典。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留下了很多名著,閱讀它們對我們有著“普遍的、永恒的”借鑒價值。看一個偉大的人是怎樣面對問題,看一個偉大的心靈是怎樣思考問題,必將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教育教學”這一職業、這一事業。
但是,對于幼師生來說,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讀最有代表性的名著,而又收獲最多?這就需要對眾多的教育名著進行選擇。首先,選擇的名著必須能激發準教師的閱讀興趣,能夠通過閱讀不斷喚起他們的教育意識和職業情趣,使他們在閱讀中深刻地感悟到教育的真諦,并愿意把教育事業作為一生的追求。其次,選擇的名著應適合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老師和學生都能夠在閱讀中提出一些真正的問題,通過師生的交流、討論、質疑、解惑,幼師生的教育智慧不斷生成。最后,選擇的名著以學前教育方面為主,畢竟他們將來是要做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名著閱讀活動
名著閱讀不僅僅是私人化的自我閱讀,教師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閱讀。我在近兩年的教學生涯中,一直嘗試開展名著閱讀活動。例如,每次課前用5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好書推薦”演講;每月舉行一次讀書感悟交流活動;兩個月舉行一次讀書報告演講比賽;每學期舉辦一次學術沙龍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有了交流、討論、磋商的機會和平臺,極大地激發了讀書熱情。
此外,還可以根據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把4月份定為學校的讀書月,開展全校性質的讀書活動。例如,根據借閱名著情況,可以評選教育名著閱讀之星;開展名著閱讀感悟征文比賽;開設“百家講壇”,進行名著欣賞與導讀等活動。這些活動讓整個校園彌漫著書香氣息,讓學生時刻地行走在教育名著的氛圍中。
擁有教育智慧是教師必備的核心素質,教育智慧的形成離不開個人豐厚的文化涵養與底蘊。閱讀教育名著是啟迪、提升個人教育智慧的一種重要方式。幼師教育對幼師一生的專業發展奠基,其核心理應在教育智慧的培養與啟迪上,當然,這需要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整體人文環境的創造上著力。閱讀經典與關注現實是培養教師教育智慧的兩個方面,在重視學生教育實踐經驗的同時,讓學生走近經典名著、走近教育大師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46.
[2][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4.
[3]林玉體.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3.
本文系河南軟科學計劃項目“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1240045034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