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旅游業飛速發展,對旅游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院校作為培養旅游行業一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十分必要。本文從案例教學法在中職院校實施的必要性入手,對案例教學在旅游專業教學中的運用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職院校 旅游專業 案例教學
目前旅游業發展呈現大眾化、科學化,旅游消費方式改變,我國的旅游業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就必須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中職院校作為培養行業一線操作型、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陣地,需要適應旅游業不斷發展的需要,然而在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中職旅游專業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顯得尤為必要。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實施之后,頗具效果。哈佛大學商學院首先把案例教學引入管理課堂,并發揮到極致,把課堂時間全部用于學生對案例的討論,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而是師生互動的開放式教學。這種案例教學法到了80年代,才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 Task Force)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國內教育界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則是90年代以后的事。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一)鼓勵學員獨立思考。
傳統的教學只告訴學員怎么做,而且其內容在實踐中可能不實用,且非常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員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但案例教學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使得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案例教學的稍后階段每位學員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這種經驗的交流,一是可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一兩次技不如人還情有可原,長期落后者,必有奮發向上、超越他人的內動力,從而積極進取、刻苦學習。
(二)引導學員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
現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應該轉化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實踐重效益的,學員一味地通過學習書本的死知識而忽視實際能力的培養,不僅對自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障礙,其所在的企業也不會直接受益。案例教學正是為此而生,為此發展的。
(三)重視雙向交流。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員聽,聽沒聽、聽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測試時才知道,而且學到的都是死知識。在案例教學中,學員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學習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提高。他隨時要求教師給予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雙向的教學形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職院校旅游專業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學生“高分低能”。
旅游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或是一些簡單陳舊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學活動,都很難達到預定的目標。試想,畢業生進入旅行社工作,不會開發設計新的旅游線路,或是在帶團中無法解決突發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失敗的教學。所以不能單純采用“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方法,而要與實踐中的案例教相結合,給學生營造“實戰”氛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學生的能力還體現在案例討論中表達自己、說服他人,傾聽意見、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大體分為講授法、討論法、辯論式教學法、角色互換法、綜合法和案例分析法。不同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不相同,有研究表明: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相比,對激發學習熱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為案例教學法完全擯棄了傳統的授課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師一人的表演舞臺,而是上演一場以學生為中心,案例為橋梁,教師學生一同上演的集體秀。學生不再是觀眾,而是課堂主角。學生以自由討論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能充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習熱情。
(三)有利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見聞。
在案例教學中,先由教師講述案例,再由學生自由討論。同一個案例,因為個人經驗和認識的不同,學生會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討論結束的時候,大家會從眾多答案中挑選出最佳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教學擺脫了標準答案的束縛,有助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并使學生記憶深刻。
三、中職院校旅游專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注意點
(一)案例的選擇要做到“精、實、新”。
案例要“精”,指的是課堂時間十分有限,加之同一原理必有諸多案例可用,所以選擇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應選擇具有典型性、針對性的案例,也就是說選用那些實際操作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能體現同類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這樣的案例在工作中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示范作用。
案例要“實”,就是案例應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只有真實的事例才事實清楚、有血有肉,使學生覺得事件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起學習、討論的興趣。如果帶有主觀臆造的痕跡,那么學生將不以為然,或以假對假,達不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案例要“新”,講的是教學案例要與時俱進。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為適應這樣變化,旅游業要不斷推陳出新,更新商品,加強服務。一些情節過時的案例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幫助作用,應舍棄不用。要選擇旅游業發展深化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提煉和升華,使案例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對于案例的討論結果,教師應求同存異。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應該學會多樣性和創造性地包容與欣賞,包括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價值判斷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當然,學生在發言過程中如果偏離主題或出現錯誤,那么教師不能放任自流,應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去偽存真”的提煉,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并將討論引向縱深。
(三)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要靈活。
毋庸置疑,案例教學法比較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符合當今社會人才培養的需求。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案例教學法只適合技能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并非適用所有旅游專業開設的課程,所以,教師不應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而應根據所授課程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另外,案例教學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教師對案例的選擇、理論知識點的教授及信息的反饋都要在時間上進行很好的處理,才能保證在采用案例教學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梅.案例教學法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與應用[J].黑龍江商教研究,2007,(1).
[2]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學的“形”與“神”[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3]石海波.淺論案例教學的兩個基本環節[J].成人,2004,(4).
[4]鐘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的吸引力[J].技術與管理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