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道德建設的意義和路徑,認為,從經濟學的視角去思考和探索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工作。道德對社會經濟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可以帶來經濟價值的寶貴資源——精神資源。充分合理科學正確地開發和使用這種資源必須堅持正確的道德原則和科學的分析方法,從而為道德建設提供新視野。
關鍵詞:道德行為;經濟價值;道德成本;道德效用;正向價值關聯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7-0017-02
一、道德行為的經濟價值
生產理論告訴我們:道德行為一種特殊的生產力,是活勞動的“主觀生產力”,是物質生產力的精神支撐和價值靈魂。在創造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中道德不是以直接、顯性的方式發揮作用,而是以間接、隱性的方式滲透在生產過程中并物化在活勞動的對象化產物上。對于這一問題,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著重強調了道德在生產中的作用。李斯特和施托爾希也指出,生產的發展必須要有人的體力、智力和道德力的培養,否則不會生產財富。馬克思更是以廣義生產理論,強調了包括道德在內的精神生產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狹義生產”的方向,精神生產是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廣而言之,道德可以為生產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勞動生產環境和必要的社會條件,減少生產發展的“社會成本”;狹而言之,道德作為勞動者個體的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而參與使用價值的創造。這種從道德與現代市場經濟的正向價值關聯出發,考察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產性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價值,闡明道德在經濟價值轉換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二、道德行為的成本
從道德原則可以看出,道德以自我犧牲為前提,顯然是有成本的。如果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來看,自利是首要目標,遵循的是“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原則,不斷根據市場各種信號的變化及時作出恰當的決策,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道德成本的付出,就是要使其產生好的道德效果,讓我們能生活在一個安全、祥和、融洽、幸福的道德社會內,而這種氛圍只有由周圍人群的道德付出來提供。就道德成本來說,其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與機會成本構成。直接成本是道德主體在從事道德活動的過程中,在時間、財力和精力等方面的付出;機會成本是指道德主體因從事該項道德活動而放棄從事其他活動所放棄的效用或收益。至于不道德的行為,其成本由直接成本、機會成本、受罰成本構成。直接成本是指道德主體從事不道德活動的直接支出,包括人力、財力的支出和精神負擔方面的代價;機會成本是指道德主體因從事此項不道德活動而同時不再有機會將資源用于其他行為活動,由此而放棄的可能的收益;受罰成本是指道德主體的不道德行為暴露以后受到懲罰所付出的代價,包括事發后所受到的處罰和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是要增加不道德的個體成本,降低道德的個體成本與不道德的社會成本。在市場經濟國家,還存在較高的不道德社會成本,如許多人創造了財富卻未能得到相應的報酬,一些人并未創造財富卻得到超額的分配,個人之間、集體之間合作的機會沒有利用,有時反而造成了種種糾紛,經濟訴訟案件成指數規律上升,占用大量勞動用于非生產性的,而且是彼此抵消的活動。
三、道德行為的效用
所謂道德總是要以個人對社會或他人的自我犧牲為前提的。其實這只是對道德利他性這一方面特性的說明。道德除了利他性外,還有自利性的一面。而且,道德并不排除對其最佳效益的追求。道德在本質上是講求經濟效益的,它的產生本身就是經濟原理的應用。因此,道德是以較低的契約成本換取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相互協調的較高收益。道德效用是指個人或團體從社會的道德表現中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道德總效用反映整個社會所產生的道德能量使人們對社會總的滿意程度;道德邊際效用反映每增加一個等級的道德能量使人們所增加的對社會道德的滿意程度。
一個社會,如果人們都講道德,那么道德行為的邊際效用為零,這時人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道德陽光的社會里。一個社會如果普遍缺乏道德,周圍有一批目光短淺、自私自利之徒,當別人陷入困境時,也不會伸手幫忙、甚至反而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將使人感到緊張、不安,要處處提防,這將造成一個令人焦慮的環境。越是在風氣不太好的環境中,道德行為的作用就越能獲得人們的熱愛和擁戴,起到振聾發聵的感召作用。 道德環境是由集體中的每一個人提供的,當每一個人提供這種道德環境時,往往要作出某種犧牲,如火車上有盜賊偷盜旅客錢財時,而周圍都是怕事之徒,看著小偷偷盜,而袖手旁觀,無動于衷,則必然盜賊蜂起,無法無天,最后這批怕事之徒難免同樣落入魔掌。相反,有人挺身而出,這使他可能經受某種犧牲,但他維護了一個道德環境。如果人人都能挺身而出,這將使盜賊無容身之地,因而就安全、融洽。因此,社會道德的最優化規則是,當所有個人所付出的道德能量相同時,可使社會的道德效用最高。如果這樣,就可為物質生產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四、道德原則假設
1.最高原則。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遵循的最高道德原則。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是與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它強調社會整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強調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來保障個人利益,它倡導一種為國家、集體獻身的道德精神,只有在以“集體為本位”的價值體系中,個人的價值才能充分實現。集體主義作為原則,貫穿于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始終,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于其他道德體系的顯著標志,社會主義社會必須遵循集體主義原則。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調節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但在要求上主要是針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和先進分子。對于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就需要能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2.基本原則。功利主義、互利主義、社會公正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道德原則。功利主義作為人類的思想文化遺產對于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社會主義的功利原則,體現社會主義“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承認并尊重個人的創造精神和物質利益。功利主義有利于克服過左的不敢言利的偏差?;ダ髁x是利己與利他的有機統一?;ダ赖律系幕ダ髁x與經濟學中的互利法則兩個方面。經濟學中的互利法則是絕對的平等互利,不包括自我犧牲;道德上的互利主義則不是絕對的平等互利,包括自我犧牲。因而互利主義不同于單純的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可以較好地把利己與利他統一起來。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公正經濟,它通過調動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發展生產力。它要求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社會公正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反對絕對平均主義;二是反對貧富過分懸殊。它追求公平與效率的統一,以調動各種不同利益集團的積極性,合理地利用社會的各種資源,因此,社會公正與市場經濟并不必然矛盾。基本道德原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人都應遵守的原則,在普遍遵守基本道德原則的基礎上做到遵守最高道德原則。
五、結束語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盡管本文著意突出的是社會道德與經濟行為之間的正向價值關聯,但這并不意為著忽視或否認道德作用的有限性。否則對道德的作用認識勢必會因界限和條件的模糊而陷入泛道德主義的困境之中。也就是說,道德只有內化為經濟主體的自覺意識并進入生產過程之中,才能發揮精神生產力和價值增值的作用。并且,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道德,才能對經濟行為產生正向的推動作用,否則,不僅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會起阻礙作用??傊?,道德的經濟學問題既是一個發展復雜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從經濟倫理學的觀點看,任何經濟行為都是包含道德的人類行為,所以凱恩斯說:“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道德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笨梢?,經濟學不能無視道德,經濟學研究離不開道德范疇,即使是以利己主義為倫理基礎和道德前提。本文的宗旨無非就是使人們的認識和行為既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又有利于人們社會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胡企林,蔣自強,欽北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1.
[3] 亞當·斯密.國富論[M].孫善春,李春長,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9.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