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銀行管理人員可以利用SWOT分析工作制定自身的經營策略。策略的制定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分析與鑒別、初步制定和實踐修正。
關鍵詞:SWOT分析;基層銀行;經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7-0059-02
古語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明了計劃的重要性。目前,基層行往往簡單的將任務指標按人頭或組織進行分解,而缺乏一個整體經營策略,或者是即使制定的有經營策略也往往是策略是策略,工作是工作,兩張皮缺乏融通不可行。那么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策略使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呢?筆者結合SWOT等戰略管理方法,給出了一套較為實用的制定方法。
SWOT是英文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會),Threaten(威脅)的縮寫。SWOT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如何利用優勢,彌補劣勢抓住機會,迎接挑戰與威脅。如何利用SWOT分析制定經營策略,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分析與鑒別、初步制定和實踐修正。下面將分別予以說明。
一、鑒別
分析鑒別也就是對基層行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優、劣勢有一個全面的分析與調研。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對自己和競爭對手有全面的了解,是制定經營策略的基礎。
了解自身的優勢、劣勢可以通過市場份額進行分析。也可以對客戶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分析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比如貸記卡的發卡量,儲蓄存款日均,公司類存款日均等指標及在各商業銀行占比的趨勢分析。舉個例子,周邊有幾個大的對公客戶存款都在這里,那么這幾個大的公司客戶就是我們資源的優勢;儲蓄存款占比有下降的趨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儲蓄存款的下降?是不是我們服務質量不好,還是我們的產品缺乏競爭力等等。要通過分析本單位的產品、客戶、市場等各因素,對優劣勢、差異進行列表對照,尋找相對的優勢產品和相對的優勢客戶以及渠道等。要通過分析本單位的產品、客戶、市場等各因素,列表對照存在的差異和優劣勢,尋找相對優勢產品和相對優勢客戶及渠道等。
市場機會是制定經營策略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基層行意義最重大的機會是那些能很好地與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相匹配的機會,是那些能給公司帶來增長和利潤的機會,是那些最能發揮潛在的競爭優勢的機會。鑒別基層行的機會需要管理者了解區域經濟環境和客戶需求。比如某行識別出的機會:“批發業務市場前景廣闊。未來幾年,隨著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優勢產業投資的加大,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重大工程的實施,東西部產業轉移的加快,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非公有制經濟的蓬勃發展,批發業務將大有作為”;再比如各行的房金部都非常關注房管局的土地開發規劃,因為規劃中所有待建的樓盤都在上面,待建的樓盤就是機會,是營銷的對象。雖然機會很多,但機會并非對每個經營單位都適合,必須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機會。雖然機會很多,但機會并非對每個經營單位都適合,必須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機會。
威脅往往是制定策略的關鍵點,是此消彼長的方面。如何克服威脅,克服威脅的要點在哪里,必須分析清楚。威脅來自競爭對手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如何克服威脅,關鍵點在哪里,必須分析清楚,這是制定策略的要點,是此消彼長的方面,比如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貸款限額等方式)。比如某銀行識別出的威脅,“2006年12月11日,WTO承諾的條件全面實施,銀行業全面對外資開放。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完成股改上市工作后已開始發力,農業銀行股改進程已經啟動,中小銀行紛紛加緊轉型,銀行業新一輪的競爭業已展開,競爭將變得異常激烈。”
二、如何制定策略
基層行在對所處的環境和自身有了全面的認識之后,就可以制定經營策略了,通常的策略有:SO(優勢—機會)策略,WO(劣勢—機會)策略,ST(優勢—威脅)策略,WT(劣勢—威脅)策略。
SO(優勢—機會)策略,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抓住機會。比如,某地區有重大工程的實施,而基層行有為大型客戶組建區域性結算中心的經驗和相關的產品,那么就可以通過產品的優勢營銷客戶。
緊扣區域性的經濟脈搏是一個較好的經營策略之一,在銀行實踐中,批發業務做的出色的,通常采用這種策略。
關系營銷也是一種常用的營銷方式,尤其是在金融產品趨同的今天,擁有一定的關系也是一種財富。
WO(劣勢—機會)策略,就是通過彌補不足,抓住機會。比如某行提出了策略:“一是批發業務加快轉型,競爭要求我們站在企業投資、融資、運營和財務管理的角度,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這些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批發業務轉型步伐”。
基層行常見的劣勢或不足有風險控制(合規經營方面)、人才隊伍建設、員工忠誠度建設、創新等方面。從戰略管理角度講,有些方法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比如:(1)流程管理認為公司價值鏈活動是由一系列在公司內部進行的價值創造業務組成,價值鏈的細化就是流程。能對價值鏈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公司擁有更好的機會將其有價值的競爭力轉變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要強調流程不相容崗位的劃分,通過崗位制約和全面風險管理可以有效的防范風險;(2)人才隊伍建設和資源配置,以優質客戶為指揮棒,配置資源可以有效的解決資源稀缺的問題,包括優化柜面窗口設置等方面;(3)文化與戰略是戰略管理中著重探討的問題之一。戰略管理認為:當由公司現有的工作氛圍使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很好地與高層戰略執行相匹配時,文化就能促進戰略執行。那么通過建立一種和諧的企業文化,必定會促進經營策略的執行,畢竟經濟活動是人的活動;(4)創新(innovation),常用的方法有市場細分(niche)方法,就是細分市場、細分客戶的需求,進而有針對性的開發出新產品。
ST(優勢—威脅)策略,面對威脅,有優勢,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應對威脅?在一些傳統業務上的優勢,如何進行強化,現有優質客戶如何進一步的鞏固,是每個基層行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如果不注意自身優勢的鞏固,而是停止不前,故步自封,將會被別人迎頭趕上。
WT(劣勢—威脅)策略,面對威脅,我們處以劣勢該怎么辦?戰略管理上有一種策略值得借鑒,那就是模仿策略。比如,其他的銀行推出的新產品,并且市場反映良好,那么我們可以試用該行的產品,多方搜集相關的信息,很快的推出類似的產品,這就是一種模仿戰略。我們不是市場某方面的先行者,但是,我們很快模仿并且趕上,這樣我們不至于落后,同時我們可以針對新產品的問題進行改進,這樣,甚至可以做到趕超,劣勢變為優勢也成為可能。
三、實踐中修正
通過上述的兩個步驟,基層行可以制定出一個相對粗線條的實用的經營策略。制定出來之后,就可以指導實際的工作了。但是不是經營策略固定不變呢?不是。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一些不可估計的因素,要求基層行在執行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去完善。提到完善,策略管理有一種很好的方法——持續改進。
日常管理中運用持續改進方法對管理行為和方式,對于工作中影響效率和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持續的改進,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美譽度。比如,有一個大的公司客戶抱怨,回單不能及時的拿到,耽誤公司會計記賬和發貨,可以通過客戶經理及時的送回單的方式進行改進,當然,可以推薦客戶使用或者是免費向客戶贈送,到賬提醒功能的產品(短信通),改進服務。基層員工辦理業務的過程中遇到什么難題,可以在下班之后,學習相關的知識并討論加以解決。再者,比如點鈔、小鍵盤、漢字錄入、業務操作的這些基本的技能,也可以自發的進行溝通并勤加練習,盡而提高辦理業務的效率,達到“反應快、辦業務快、準確無誤”應是每位基層員工必備的素質。只有高素質的員工,才能有高素質的企業,持續的改進可以保證員工的高素質。所以說,持續改進加上前面所述的創新,為基層行的發展提供了源動力。
綜上所述,筆者相信,通過筆者提供的SWOT分析方式——鑒別、制定、實踐中完善,基層商業銀行一定可以制定出實用的經營策略。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