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質押價值評估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前提。但是,由于知識產權具有不同于有形財產的顯著特征,使得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面臨許多困難,嚴重制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順利開展。基于此,深入分析影響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法律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對破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法律因素;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7-0088-02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開辟了新途徑。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開展幾年來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難。質押價值評估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核心問題,然而很少有學者以質押評估為破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難問題的突破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本文從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為出發點,探討其面臨的法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完善路徑,對破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的意義
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是對依法取得的知識產權進行商業性使用或支配的價值進行評估。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1.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重要參考依據。銀行等金融機構要保證質押貸款的安全,首先對設立質權的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然后再根據評估的價值核定貸款額度,使在不能按期收回貸款時,能將該知識產權按照預期的評估價值處置變現。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必要環節之一,如果不能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準確評估,銀行就無法核定貸款額度,從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就無法開展。
2.降低銀行貸款風險。銀行發放貸款目的是為了取得盈利并保證貸款資金的安全,但貸款本身存在一定風險,再加上知識產權相較于其他有形資產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如知識產權資產的價值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波動較大,難以準確定位其價值,增加了貸款的風險。在提供貸款前,經過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利用專業知識,對知識產權的價值做出獨立、客觀的評估結論,為銀行的信貸活動提供更深層次的信息分析報告和更為科學的決策參考意見,使其以恰當比例向企業發放貸款,以減少貸款到期處置出質的知識產權無法收回貸款的機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貸款風險。
3.充分認識知識產權,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在中國,20世紀90年代初,國有資產的流失日趨嚴重,知識產權才被作為 “應予評估”的資產全面重視,此前,并未引起足夠重視[1]。對知識產權質押價值進行評估,為銀行提供貸款所需要的貸款企業的資產狀況、質押物價值及還款能力等數據支持的同時,也使得企業充分認識到可能被忽略的知識產權及其價值幾何,可以使企業真正了解到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產權,也進一步引導和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使企業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含金量高的知識產權的開發,也使得企業有更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用于質押融資,從而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二、影響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的法律因素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受到法律、技術、經濟及其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約[2]。考慮到專業性限制和問題研究的深入程度,下面主要從法律因素角度進行分析:
1.知識產權的法律權屬狀態對質押評估的影響。“對于一項專利或其他知識產權來說,它的價值及其價值的增值都是建立在知識產權權利穩定性的基礎之上的。”[3] 若將一項可能因侵犯他人權利的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則可能導致銀行面臨巨大的貸款無法收回的金融風險。知識產權不像其他有形財產那樣直觀,很難確定其權屬狀態,這增加了質押評估的難度。知識產權法律權屬風險主要有:是否存在法律權屬糾紛;是否涉嫌侵犯他人權利;是否被宣告無效或者已經終止;是否超過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期限;是否存在其他權利共有人等。這些權屬風險將是發生后續法律糾紛的因素,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如果法律權屬狀態存在風險,那么進行價值評估將失去意義,甚至影響債權人處置知識產權變現的可能性,對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具有重要影響。
2.知識產權的特殊性法律規定對質押評估的影響。新型知識產權的不斷具體化,突破了傳統知識產權分類,出現了包括植物新品種權、商業秘密權、商號權等其他知識產權。法律對各類知識產權的規定和要求也有顯著不同,若以同一評估標準、方法去解決所有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問題是行不通的。不同類型知識產權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影響質押評估:首先,法律保護期限不同。例如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為十年,注冊商標為十年,著作權為五十年,而商業秘密權則沒有有效期限限制。對保護期限短的則相對容易評估,期限長的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而影響評估;其次,能否續展。對于專利、著作權超過有效期之后則權利不再受法律保護,而商標是可以無限次續展的,但是否續展取決于商標所有人,具有不確定性,增加了評估的難度;最后,是否被強制許可使用。例如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可能被國務院專利部門強制許可使用,會對其價值大小造成一定影響。
3.法律、法規規范的不完善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質押評估的影響。中國知識產權評估業務相較于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起步較晚,法制建設也相對較晚,還未形成成熟的評估準則體系。目前,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相關規定主要有:《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資產評估準則——評估程序》、《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等,而且這些規范并不是專門針對知識產權的評估規范,只是將知識產權納入無形資產進行規范,忽視了與其他無形資產的區別。對存在較大區別的不同知識產權類型,中國還沒有制定單獨的準則和規范,現有評估規范操作性不強,評估業務缺少法律規范具體指導,對于同一知識產權的評估,不同評估機構可能得出天壤之別的評估結論,評估結果受到嚴重質疑,嚴重制約價值評估。國家宏觀政策調控也會對影響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準確性,國家重點扶持領域的相關知識產權,其評估價值會相應增值,相反,受國家干預或嚴格限制發展的,其評估價值會大幅縮小。政策干預并不像法律那樣穩定和可預測,增加價值評估的難度。
三、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的應對措施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要質押評估結論客觀準確性的保證,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針對上述分析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具體完善路徑:
1.發揮多部門合作的協同作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一般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法律狀態的評估,主要由律師事務所來進行;一是經濟價值的評估,主要由資產評估機構來完成。”[4]知識產權質押評估要從法律、經濟、技術等多角度去評估,具有專業性、技術性特點,單一的資產評估機構的專業性不能覆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中的所有領域。因此,應加強多部門的合作,發揮其協同作用。除了經濟價值的評估應由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來完成外,法律狀態的評估,則應由更專業的律師事務所等知識產權服務部門來完成,以消除法律權屬狀態不確定性對質押評估的影響。為解決跨專業性難題,知識產權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家數據庫”,提供注冊資產評估師、法律專家等資源,通過多部門共同組織專家開展價值評估認定工作,形成標準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評估報告,為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提供專業支撐。
2.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數據庫。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不同法律規定的客觀存在,增加了評估的難度,而且,在中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實踐時間較短,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不完善,交易的數量少,透明度不高,使得知識產權交易的相關數據在評估實踐中很難找到,知識產權質押的評估方法的運用和評估參數的選擇受到很大限制,評估面臨很大困難。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可以通過知識產權質押價值評估數據庫的建立,來彌補相關理論和數據缺乏的不足。不少西方發達國家都建立了的知識產權價格行情體系,由專門的機構及時在常設技術市場或有權威性的報刊上公布有代表性的知識產權的賣方價格、實際成交價格等,使之成為一個參考體系[5]。在中國卻缺乏這樣的行情體系,希望中國能夠建立這樣的行情機構體系,例如可以設立在辦理質押登記時建立知識產權評估報告備案制度,為知識產權評估進行數據積累,進而盡快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數據庫及共享機制,為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為處置變現提供合理的參考數據。
3.盡快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管理制度。雖然中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從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到評估指南和各個地方有關資產評估的規范,形成不同級別、層次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但是,相關規定還不夠完善具體,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有必要完善現有制度并建立新的知識產權評估管理體系。目前,只有上海具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管理規定:《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實施辦法》、《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技術規范》兩個質押評估管理規范,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管理體系,規范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中國應在現有評估規范的基礎上,并借鑒國外先進評估準則經驗,完善相關評估管理制度,才能較好適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有效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的推行。中國還應針對不同類型知識產權制定單獨的準則規范,以更針對性地解決各類復雜的質押評估問題,有效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參考文獻:
[1] 鄭成思.論知識產權的評估[J].法律科學,1998,(1):44.
[2] 鄭成思.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中的法律問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3.
[3] 張伯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分解與分步控制[J].知識產權,2009,(2):32.
[4] 宋偉,胡海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分散機制研究[J].知識產權,2009,(4):75.
[5] 張美靈.加強知識產權評估研究提高評估專業服務水平[J].中國資產評估,2011,(3):11.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