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采用2000—2009年河南經濟和產業發展時間序列資料,分析了近十年河南服務業發展狀況并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河南服務業競爭力。實證結果表明,中國服務業區域發展不平衡,服務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正相關性。河南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不容樂觀,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
關鍵詞:服務業;競爭力;因子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7-0171-02
一、近十年河南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河南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74%,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底總人口9 967萬,占全國的7.47%,GDP為19 480.46億元,占全國的5.72%。河南省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在全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十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河南服務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2000年,河南服務業增加值僅為1 597.26億元,到2009年,河南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到5 700.91億元,十年間增長了4 103.65億元。與此同時,河南服務業從業人員穩步增長。2009年,河南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達1 509萬人,比2000年的1 031萬人增加了478萬人,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比重也由2000年的19%增至2009年的25%,提高了6個百分點。
二、河南服務業行業結構分析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等傳統產業總量和比重有所下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既是河南服務業中的傳統產業,也是河南服務業的主要產業之一。2009年,這類產業的增加值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45%。從2007年至今,河南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總量有所下降,從2007年的866.73億元降到2009年的823.57億元。在增加值下降的同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從2007年的19.21%降到2009年的14.45%。
2.批發零售業快速增長。批發和零售業是河南服務業中主要的支柱型產業,對河南服務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2009年,河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 746.38億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總額就達5 525.51億元。2009年,河南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 057.81億元,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56%,是河南服務業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產業,也可以說,批發和零售業是河南服務業中的龍頭產業。從2007年至今,河南批發和零售業總量快速增長,從2007年的765.76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1 057.81億元,三年增長了292.05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也有所提升,從2007年的16.97%提升到2009年的18.56%。
3.金融業不斷壯大。金融業是河南經濟發展的資金保障系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河南金融業不斷發展壯大。2007年河南金融業增加值302.31億元,到2009年河南金融業增加值增長到499.92億元,2009年與2007年相比增加了197.61億元。與此同時,金融業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6.7%提升到2009年的8.77%,提升了2個百分點。
4.房地產業蓬勃興起。河南房地產業近幾年蓬勃興起,發展很快,對河南省國民經濟作用日益增強。2007年河南房地產業增加值447.44億元,到2009年河南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到622.98億元,三年增加了175.54億元。與此同時,房地產業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9.92%提升到2009年的10.93%,提升了1個百分點。
5.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所占比重較大。2009年,河南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占河南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43%,僅次于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居河南服務業各行業第三,這說明河南政府機構改革進程相對滯后,機關人員臃腫、效率較低的局面還有待改善。
6.社會服務業潛力巨大。近年來,河南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衛生、文化、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不斷進步,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從供求關系看,與近幾年農產品、工業品過剩的情況相反,服務業的許多部門和領域有效供給嚴重不足,因此,河南社會服務業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
三、河南服務業競爭力研究
1.服務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1)指標選擇。本文設計五個方面的指標來綜合反映省區服務業競爭力:一是經濟基礎,包括GDP(X1)、城市化水平(X2)、人均消費性支出(X3);二是服務業總量水平,包括服務業增加值(X4)、人均服務業產值(X5)、服務業增加值比重(X6)、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X7);三是服務業內部結構優化狀況,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保險、房地產、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就業之和占服務業就業比重(X8);四是服務業產出效率,包括服務業勞動生產率(X9);五是服務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包括服務業增長速度(X10)。(2)因子分析過程。借助SPSS17.0進行因子分析,過程如下:首先,計算各指標間的相關系數矩陣。相關矩陣表示各指標間彼此相關,有著復雜的聯系,增加了分析問題的困難性。相關關系會導致指標間信息的重疊,如果直接利用這些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時,會出現一些因素的重復計算,夸大了它們的影響作用。要通過因子分析法,將這些具有相關性的指標變換為一組獨立的變量。對其進行相關矩陣的KMO and Bartlett’s Test 結果表明,對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能夠很好通過假設檢驗。其次,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選取公因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選取四個公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809%,代表了大部分信息,可以充分反映服務業競爭力的評價信息。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出因子載荷矩陣。為了便于對主因子解釋,采用方差極大正交旋轉對主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經過旋轉后,得到主因子正交旋轉載荷矩陣。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各指標單位大小的影響,然后計算各主因子。最后,建構綜合評價模型。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4個主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出省區服務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模型并計算省區服務業競爭力情況(如表1所示):
2.服務業競爭力梯度劃分。通過對表1的進一步整理,按照綜合競爭力Z指標劃分為三個層次梯度(見表2)。
表2的梯度劃分依據為取所有省區的Z值的絕對值進行平均值計算,得到的平均數值為0.360,因此規定Z≥0.360的為競爭力較強的省區;同時又取所有Z值為負數的省區進行平均數計算,其結果為-0.300,因此又規定Z<-0.300的省區為競爭力相對較弱。
四、結論
根據實證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服務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正相關性。通常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服務業發展水平也較高。第二,中國服務業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區間存在較大差距。東部地區都排在前列,中部地區大多數在排序的中間,而西部大多數地區都在排序的后列。第三,影響各地區服務業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是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服務業內部結構水平和服務業發展潛力指標對服務業競爭力的影響還比較弱。第四,河南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并不樂觀,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還較低,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對于河南來說,首先,應明確由于各省發展條件、經濟狀況、自然稟賦和服務業發展層次不同,為提高服務業競爭力應做努力的重點和方向也應有所差別。其次,應在摸清河南服務業發展狀況、現實優勢和劣勢所在、發展條件的基礎上,采取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促進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帶動河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江帆.第三產業經濟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
[2] 維克托·R.福克斯.服務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3] 李迎君.服務經濟背景下河南服務業發展與經濟波動[J].中國商貿,2011,(10).[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