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非公募基金會當前處于初級階段,普遍存在投資收益水平較低、投資管理模式不完善、缺乏相關專業人才、設立機構不合理等問題。該文提出改善投資管理模式的相關措施,以推動組織長期公益使命的實現。
非公募基金會;投資管理模式;法律政策;多元化;
1.中國非公募基金資金管理狀況
參與資金投資的基金會比率較低且非公募基金會的投資收益率較低。在中國只有少數的大型基金會才把資金用于資金運作來進行保值增值,像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在成立之后就設立了北京友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專門對其基金會資金進行增值管理。還有南都基金會一度是非公募基金會成功實施資本運作的典范。還有一小部分把資金交給投資公司進行管理,但是更多的是在銀行設立專用賬戶,直接交給銀行保存。基金會規模的擴大,投資增值是發展的方向。據統計目前我國非公募基金會的投資收益只占到總收入的4.39%,僅占總資產的2%左右,明顯低于現在的通貨膨脹率,這些直接導致了資金縮水。比如說南都2007年投資收益1000萬元,但是遭遇2008年的熊市,又虧了3000萬。資本運作入不敷出,基金會的投資之路顯然并不順暢。
資金管理團隊的薄弱。相比于美國的基金會,一個學校的基金會就將近百個人在操作,專注基金投資的有幾十個人。在我國,特別是因為非公募基金會是新興的社會組織,各種專業人才都很稀缺,基金會本身管理運作的人很少,知道如何讓基金會基金保值增值的專業人士更少。目前在中國不但很少看到擁有獨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非公募基金會,更難找到對基金會運作和投資管理兩個領域都有深入了解的團隊。內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發展不夠均衡,尤其缺乏對相關產業有深入了解的人才。目前參與長期或短期投資的非公募基金會多以大型基金會為主,一些是委托給投資公司理財,也有少量是自己設立專門的投資部門進行管理。例如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在成立之后就設立了北京友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有的是直接對資金操作投資,像南都基金會、仁愛基金會等。關于人才缺乏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兩點:首先是非公募基金在中國存在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其次就是中國在非公募基金費用支出方面出現問題。在非公募基金會支出比例中,工資福利支出、行政辦公支出及其他支出僅占2%出頭,遠低于規定的10%。這些方面支出比例低,有非常明顯的害處。首先,無法吸引專業人才;其次,不能使公益由低檔次的慈善向高檔次成長;最后,有些辦公人員的費用來自出資方的單獨捐贈,影響非公募基金會的獨立性。目前全國非公益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總人數僅為2684人,平均每個基金會2.5人。在許多企業發起的基金會里,工作人員都是企業的員工。一些基金會不得不招募大量志愿者參與項目,實際上造成項目層次較低,專業化程度不高。而美國基金會平均工作人員數5.6人,遠遠高于中國的2.5人。
投資方式相對單一。現階段的中國,由于非公募基金會起步較晚,對資金的投資管理方式還不是很完善,僅有少部分大型的基金會進行資本投資,像仁愛、友成、南都等也僅僅是投資股票和證券等,目前還沒形成多元化投資局面。
而在美國,基金會只留存少量流動資金用于慈善支出,其余資金全部進行投資運作。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了相對成熟完善的投資管理模式和投資運作方式進行有效的投資管理,通過資產配置來保護其支付能力使得非公募基金會不斷發展壯大。大多基金會主張投資多元化,以保證資本收益的穩定性和高收益。福特基金會目前基金會的投資組合包括股票和有價證券、私人無固定收益證券、創業投資和無固定收益證券合伙企業投資。這些投資的總價值隨市場行情上漲而不斷增加,截至2002年年底,總價值為93億美元。
政府相關政策束縛。按照我國相關政策規定,非公募基金會必須將上一年資本的8%作為下一年的捐贈,我認為在這樣的政策大背景之下,非公募基金會是很難生存下去的。慈善基金會也是要“保八”的?首先,慈善基金會自身的特殊的性質就決定了它不能做高風險投資來獲取豐厚的回報,其次,若是依靠公司委托理財的話,也不會有公司敢承諾每年保證8%的收益?這就意味著除非收益大于8%,要么總有一天錢會被捐光。”但從實踐經驗看,以行政法規的形式一刀切地對原始基金規模大小、運作模式不同的所有非公募基金會作此規定,既讓小型非公募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有苦難言,又讓原始基金規模較大的基金會不堪重負。
美國對基金會的稅收政策較為寬松,投資收入可以免收企業所得稅,只需交納投資盈利的1%的稅。對私人基金會規定每年的慈善支出只高于前一年資產余額的5%。這些就大大減輕了基金會的資金負擔,促進其良性發展。
2.對非公募基金資金管理的相關建議
首先,從國家政策法規層面上規定: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設立基金會的門檻,力求基金會在成長的初期有個很好的開端。規模以上的非公募基金會必須設立資金管理部門,以期從法律層面給各個非公募基金會進行資金管理做好基礎保障。在法律上給予基金會稅收上的更多支持,推行更全面的捐贈稅前扣除優惠政策,以及投資等營利性收入應予稅收優惠。
其次,從基金會內部來說第一,設立相應的資金管理機構,吸納相關人才是保障。從基金會的組織結構上進行改革,在基金會組織上就設立資金投資管理部門,必要的情況下聘請來自銀行、投資公司的金融專業人才擔任基金會的自己管理的理事,專門從事資金的投資收益,并兼任監督、審查本基金會的項目投資的政策和收益。其次,建立基金會內部的項目投資的監督機構,以保證資金的收益安全。
最后,基金會外部來說,基金會特別是目前還沒有能力組建自己的投資管理部門的基金會應該借助充分與投資咨詢和投資管理機構進行合作。利用他們的專業化優勢來協助基金會確定符合各基金會發展的投資政策和投資目標,幫助基金會構建適合的資產配置,完成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在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下獲得最高的收益。
[1]徐永光.使命、責任和希望—《2008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報告》概要,2009.07.02
[2]孫偉林.在首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09年年會上的致辭,2009年7月2日
[5]葛道順.我國基金會發展面臨的挑戰[J].學習與實踐,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