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國煤炭鐵路運輸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徑,并對如何轉變企業成本管理的行為方式進行探討。
煤炭企業;鐵路運輸;成本管理;經濟效益
最近幾年,煤炭鐵路運輸業在我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也取得了不錯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由于受當前世界經濟危機因素的影響,煤炭企業經濟效益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的經濟經濟環境影響下,要實現煤炭鐵路運輸業的經濟效益的豐收,對煤炭鐵路運輸的成本控制管理就成了煤炭企業的當務之急。由于受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影響,在實施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成本控制達不到理想的狀態等諸多問題,這就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煤炭鐵路運輸業的發展。[1]
1.鐵路運輸在煤炭領域的重要性
據統計,2004~2006年,鐵路貨物運輸總量從21.7億t增力p到28.7億t,增幅13%以上;其中煤炭運量從9.9億t增加到13.8億t,增幅超過16%。煤炭占鐵路貨物總量的比重,也從2004年的45.7%,提高到2006年的48%。這幾年鐵路對緩解煤電油運瓶頸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有目共睹。
目前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為7.9萬km,其中約2/3是改革開放前所建。近十幾年來,我國新增鐵路里程僅為每年2%,遠低于(8~9)%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率,這就造成了鐵路的運輸能力十分緊張最根本的原因。在2001年之前,鐵路在我國的日均裝車一直處在9萬輛之內,到了2003年終于突破了10萬這個大關,到了2006年,形成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增長到了12.8萬車。根據數據可知,我國在展示發展鐵路去的了驕人戰績之際,同時也意味了我國的鐵路運能在潛力空間上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了。[2]
2.影響煤炭鐵路運輸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成本管理上側重考核成本水平,忽視了成本效益水平。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當是提高成本效能或成本效益。無數事實已經告訴我們,缺少分析和盲目地降低成本水平有時是很有害的,而目前煤炭鐵路運輸成本控制的方式大多是從上到下下達成本降低目標,缺少成本效能分析。每年的運輸成本總是從緊安排,收支管理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落實還不到位。這樣,一方面安全生產必須的成本補償得不到滿足,拼設備,吃老本,設備欠修、失修的狀況日益嚴重,潛在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導向偏差,以及制度的局限,對本單位的“雙增雙節”成果所帶來的既得利益不直接,不盡合理,計劃的編制僅是在上年實際數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鞭打快牛,從而壓抑了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因此,不講求成本效能和成本效益,往往會使鐵路運輸業忽視對成本支出過程的分析,不利于改善運輸生產,造成沒能很好地深挖引起成本變動的原因,使成本控制處于表面狀態。
企業成本管理的機制尚未完善。在運輸生產計劃既定的情況下,運輸成本效能分析反映在財務工作中是運輸成本核算向各個運輸作業成本核算的轉變,從而為運輸成本管理創造基礎。但是,從現有運輸成本核算系統在成本項目設計和信息提供方面看,跟這一目標的匹配性還不夠,還沒有真正形成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全面優化成本管理的機制。再加上有些管理者不懂財務知識,只關心財務結果,不掌握生產經營過程的財務動態,不及時采取措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以致只重安全生產,而輕視管理,疏于管理,以致損失浪費、亂列成本、違反財經紀律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導致經營性虧損的重要原因。
3.從煤炭運輸需求出發,對煤炭鐵路深化運輸改革的建議
煤炭鐵路運輸作為一項生產力,決定了其在我國的運輸市場中是一種壟斷資源;由于我國鐵路具有壟斷性和公益性這兩種特點,而且又要面對我國競爭的同時又要走向市場,因此造成了協調改革與利益是十分艱難的事情。[3]
對我國在煤炭運輸方面已實行的改革方案進行分析,我國煤炭鐵路的運輸管理顯示了趨于集中化的優勢。這主要得益于我國煤炭鐵路在運輸觀念的整體性布局思路,集約化的程度在鐵路的運輸管理中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這樣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進一步的加劇了行業中的壟斷管理,對于這個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對其進行觀察。為了緩解煤炭運輸的壓力,我國對煤炭鐵路的建設規模空前盛大,在此大背景下,對煤炭鐵路的運輸體制的改革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把握運輸資源的市場化所有的優化配置以及市場走向在運輸企業的變化,在最緊要的環節上使有限運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煤炭鐵路運輸所具有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以及國家的運輸結構可以協調發展。
嚴格的管理運價。主要對國家管理系統的煤炭鐵路的運價體制進行落實,對運輸實施明碼標價的措施,參考并且借鑒其他的壟斷性的服務行業所采取由銀行來收費的做法,運用網銀的代收模式來獲得運輸費用,并且要實現使煤炭企業與其的調度得到優化。首先可以對煤礦代收的負擔得到緩解;其次可以通過實行異地付款的方式來提高收費的效率;再者可以有效的降低由煤炭企業采用代收代墊方式所帶來的的風險;最后可以防止亂收費的現象,有效的完成了預防監督的效果。要想使煤炭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有一個新的格局,必須轉變煤炭鐵路系統現在所實行運輸管理以及經營的觀念,用合同與供需之間的關系來使運輸與市場主體彼此之間所存在利益關系更加規范。煤炭運輸企業也必須以《合同法》作為基礎,合理調節運輸企業與之之間的合作性關系,用合同來對供需雙方在市場中的行為進行規范。以合同為基礎,貨物流動的格局和車流的服務將會慢慢的形成,最終運輸合同將會真實的反映出供需關系所存在的情況。[4]
要有效的緩解煤、電、油、運之間的矛盾,對重點線路與重點物資的運輸有幫助。通過對煤炭鐵路運輸所具有的優缺點,使國民經濟在發展中所占重要地位與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煤炭的生產布局進行分析,應做到對國家煤炭重點生產基地所產的煤的運輸狀況有利。以煤炭運輸時中轉過程的角度進行分析,應做到對我國的煤炭運輸中的七大港口的煤炭運輸以及中轉有利。從消費以及需求的角度進行分析,應著重去解決我國在華南、華中、華東等地區所需煤炭運輸問題。
要積極的引進并且利用我國現代的管理理念和技術以及科研成果來對三級管理運行效率進行提高。煤炭運輸的合同計劃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上報,這樣就免除了煤礦企業曾經的奔波之苦,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只有提高煤炭鐵路系統的管理水平以及實作能力才能落實鐵路局的直管站段實行,適應真正的客運需求。
要防止新一輪體制壁壘的產生。應當小心新設路局所帶來跨局的運輸計劃與資源之間銜接難的問題。尤其是煤炭鐵路的運輸壟斷沒有徹底消除、煤炭運輸十分緊張的狀況下,這會大大增加煤炭運輸之間調度的難度,使煤炭得運輸效率降低,損害了煤炭企業尤其消費者的利益。
在吸收社會資源的同時要對煤炭鐵路建設有利。盡快的實行煤炭鐵路以股份形式來投資進行工程建設的試點,增加地方的鐵路建設與運營之比,推動煤炭鐵路的運輸資來兼并其他的產業資本的步伐,實行體制改革來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橫向聯合不同的產業資本并使之壯大,對以前煤炭鐵路運輸所帶來瓶頸制約在根本上得到緩解。
[1]魯 斐等.鐵路運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探討,2009
[2]劉永平.1978~2009年煤炭工業投資分析與對策建議,2010
[3]王云生等.從煤炭運輸需求談鐵路深化運輸改革的建議,2010
[4]封心坦等.煤炭鐵路運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