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具有形態美、力量美、神韻美的美學特征,舞蹈教學是舞蹈教師在教育理念下依據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舞蹈理論和技能教育的過程。作為藝術美學分支之一的美學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舞蹈美學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其次,舞蹈美學豐富和發展了舞蹈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最后,舞蹈美學對舞蹈教學的主體即教師提出在自身素質和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舞蹈美學;舞蹈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舞蹈教學是指舞蹈教師在特定的教育理念下,依據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舞蹈知識和舞蹈技能的傳授,使學生逐步掌握各種舞蹈的系統知識與技能,并提高對舞蹈藝術欣賞與創造的能力的過程。舞蹈教學包括教學主體、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而以舞蹈本體為研究中心的舞蹈美學,則著力于探索舞蹈本體存在與發展的內在的審美規律和指導舞蹈學相關分支學科的實踐與發展[1]。在舞蹈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舞蹈技法,還要將舞蹈美學融入到舞蹈教學之中,利用舞蹈美學來促進舞蹈教學,通過對學生美學理念的灌輸更有助于學生掌握舞蹈技巧、建立審美理念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并對教育方法和內容有所豐富。
1.舞蹈美學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建立正確的的審美理念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學生是舞蹈教學的對象。張楚廷先生認為美育的使命包括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來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2]。這是很精辟的見解,具體而言,舞蹈美學對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舞蹈美學能夠推動學生自身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教育并非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的灌輸,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教育來推動學生人格的形成,達到學生的自我完善,舞蹈教學也是如此。舞蹈具有形態美、力量美、神韻美的美學特征,而對這些特征的理解和吸收并非只通過外在的推力所能達到的,而需要學生通過對舞蹈美學的知識的吸取,進而將其吸納、感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舞蹈的美的認識有助于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推動其人格心理的塑成和自我的完善。
舞蹈美學能夠促進學生心理結構的“內化”,增強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舞蹈,以嚴謹的建筑的秩序流動,以音樂浩蕩奔馳的生命收斂為韻律,從而表現出最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表現出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節奏表現的常狀態,而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征,使深不可測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3]舞蹈通過將人即舞蹈主體對外在世界的理解通過深層次的理解,然后借助具體的舞蹈動作來將其動作性、節奏性和抒情性進行外在的展示。在舞蹈教學過程中,主體對外在物象的“內化”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學生通過對舞蹈動作的學習并將其通過自身思考再進行外在展示,在這一過程中打破了主體和客體對立而實現了二者的融合,這對于學生心理結構的優化和心理調控能力的增強大有裨益。
舞蹈美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有助于技能的掌握。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思維方式。美學理論更多是的通過精神層面的理解與灌輸即邏輯思維來展現的,而舞蹈動作則是通過具體的肢體動作和生動感人的形象去打動人的,即形象思維來展現的。舞蹈教學是將舞蹈美學的理論和舞蹈動作實現合一,學生通過對具體理論的學習和思考,一方面對提高了自身的思維的能力,另一方面將美學的理念用到舞蹈技能的學習中,利用美來提升自己對技能的認識和掌握,達到身形協調,動作統一,充分展示舞蹈之美。
舞蹈美學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是一種全面的、綜合性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與人的感知力、洞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體驗能力等都有密切的關系。舞蹈美學借助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手段來提升人的審美能力,然后再通過藝術創造將舞蹈的自然美、社會美、意識形態美展示出來。在舞蹈教學中,通過對舞蹈美學理論的學習和具有形態美、力量美、神韻美的舞蹈技能的掌握,對舞蹈藝術形式美和舞蹈藝術內容美的感知,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其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在如何提升這一能力的途徑上,首先要注重對審美經驗的積累,注重學習中的點滴;其次要重視對美的感受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對知識和技能的刻苦學習;最后要重視對審美想象力的培養,美學側重于對形式美的理解和展示,提升自身的想象力,進而將其用之于創造能力之中。
2.舞蹈美學豐富和發展了舞蹈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舞蹈教學是舞蹈美學的基礎和服務對象,舞蹈美學則為舞蹈教學提供藝術指導和美學參考,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4]。舞蹈美學一方面豐富了舞蹈教學的內容,同時也對舞蹈教學的方法有很大的補充和發展。
舞蹈美學豐富了舞蹈教學的內容豐富。在如何定義美學的問題上,有人認為是“理念”的學問,有將其看成是研究感性的學問,有將其看作對固定領域和事物的“美”的標準研究的學問,有人將其定義為“藝術哲學”,將其看作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依照馬克思主義“是研究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審美關系的學問”的定義標準我們認為舞蹈美學是文藝美學的一個分支。而藝術美學包含諸如美學理論、各子范疇的美學等等,涵蓋范圍極為寬泛,因此舞蹈美學不是單一孤立的學科,而是多種理論和學科相交叉性的學科。“舞蹈美學是從美學視角出發,探討舞蹈的審美創造、審美表現、審美規律、審美特點、審美價值的學科。”[5]傳統的舞蹈教學的內容一般只是教育的主體對教育對象進行單一的技術性的教育,而將美學的相關理論引入舞蹈教學中,可以對發展出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技術性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從理論上豐富舞蹈教學,拓展出新的學科,同時也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新穎性等,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舞蹈美學更新和發展了舞蹈教學方法。傳統的舞蹈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主要是依靠教師的技術性講解來獲取教學成果。而將美學理論引入舞蹈教學中,則可以對舞蹈教學方法進行更新和發展。“舞蹈之美的表象的背后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社會因素,我們不能就舞之美而論舞之美,而是應該將舞蹈之美與自然、社會文化等生態環境相連,系統地、全面地分析其自然、社會文化等環境因素對舞蹈之美的影響的原因、特點、方式與規律等問題。”[6]因而,舞蹈美學對舞蹈教學方法的更新主要基于如下兩個方面:首先,舞蹈美學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前已論及,舞蹈美學是一個交叉性、綜合性的學科,而舞蹈本身又是舞蹈主體將其對客體的認識進而以身體姿態的形式將自然美、社會美、意識形態美展示出來,這其中涉及到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問題。在這一認識過程中,主體自身的學科構成、具體的社會狀態、客體的狀態等等都會影響到主體對客體的看法,這勢必會涉及到諸如哲學、社會學、自然科學、藝術學、心理學等等諸多學科的內容,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引入舞蹈美學也必然導致舞蹈教學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其次,舞蹈美學教育方法的多元性。傳統的舞蹈教育方法一般采取教師對學生單一的技能說教為主,較為簡單和機械。而舞蹈美學作為綜合性的學科,其可以將美學教育的諸如精神分析法、解構法、歷史研究法、符號文藝學等方法引入到舞蹈教學中來,通過對具體動作的全方位剖析,并進行理論的全新構建,最后依據教育主體及教育對象的心理狀態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舞蹈美學對舞蹈教學主體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在舞蹈教學中引入了有綜合性質的舞蹈美學,這對教學主體即舞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舞蹈教師要完成“精專型”向“既通又專型”的轉變。傳統的舞蹈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很高,但這種要求大部分只是局限于技能一項上,即看舞蹈教師的技術能力,而對教師的其他要求相對較少,集中表現于教師技能“精專”。但不管在現代教育的要求下,抑或是舞蹈美學的要求下都需要教師完成由“精專”向“既通又專”的轉變,如此才能保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要做到“既通又精”,就必須:首先,教師要保證自身的業務能力,要有嫻熟而精細的舞蹈基礎、技能及表現能力,這是作為舞蹈教育主體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要求教師精通教育方面的技巧,對教師的教育理論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要學習和熟知教育方面的理論;第三,教師要掌握美學的理論并有較高的審美素養,要注重自身的美學理論積累和能力歷練,教師既要閱讀大量的美學書籍來充實自己的理論能力,同時又必須在自身的舞蹈學習和鍛煉中將美學貫穿其中,并在此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只有將這三種知識及能力完全具足,教師才可以將自己的業務技能,在美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合理而正確的教育方法對教育對象即學生進行指導,保證舞蹈教學高質量的進行。
舞蹈美學促使教師對“主客二分”的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完善教學理念。傳統的舞蹈教學所采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教育理念,即將師生間劃分出主體和客體。這種教學方式舞蹈教師承擔了多種角色,如教書育人、行政管理的角色、心理導向角色和自我定向角色。這種主客體涇渭分明的劃分使得客體無法對主體進行促進和感染,無法進行充分的互動和交流,這就對師生間的平等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由于美學理念的引入要求我們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必須擯棄這種具有主客體二分的教育方式,而應將教育中的師生交流看作是主體間的溝通與互動。首先,我們還要改正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單極表演的模式,這種模式下舞蹈教師作為導演對舞蹈教學過程完全控制,這種單極的表演是對學生群體的漠視。在美學理念下的舞蹈教學中,我們要建立的是在教學活動中由師生共同表演而共建意義的教育模式,師生在舞蹈教學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而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之中,雙方都可以將對舞蹈的理解進行相互表達和闡釋;其次,教師要擯棄傳統舞蹈教學中師生間互為手段的模式。這種模式將對方看作是實現自身目的的一種手段,這就使得學生和教師都無法擺脫控制與被控制的角色而難以形成融洽的和合關系。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我們要將人看做目的而非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尊重和理解人,才能使師生形成融洽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師生都具有個人意志,而雙方也都可以去幫助別人或獲得自我經驗,雙方通過主體間的平等交流而共同獲得成長和發展,而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舞蹈美學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促進教學對象的成長和發展,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和擴展,還提升了教育主體的素質。但舞蹈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將舞蹈美學引入舞蹈教學在理論與實踐上都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舞蹈教學中將美學和教學相結合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但基于學理和實踐我們都有理由堅信,在舞蹈教學中引入舞蹈美學必將能促使舞蹈教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1]古麗米拉·吾爾買江.舞蹈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舞蹈美學[J].北方文學,2012.02
[2]張楚廷.美學教育的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07
[3]黃漢華.由詩及樂由樂及美——宗白華《美學散步》閱讀札記[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03
[4]楊愛勝.舞蹈教學與審美教育的促進作用分析[J].藝術科技,2012.03
[5][6]史 紅.新時期舞蹈審美創造芻議[D].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