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是我國面向21世紀所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改革。這一改革打破了過去單一以教材改革為唯一目標的局限性,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改革要求。如在學習方式上更多地倡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內容上,由封閉的課堂學習轉為開放式的學習;在教學管理上,由專制轉向民主;在教學評價上,由重結果轉向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三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內容是:“定向自學、釋疑探索、互測自結”。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結構為:教師啟動一布置任務一學生自學一小組討論一組際交流一練習評定。兩者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的。
1.運用“任務型”教學,進行英語課堂教學
教師啟動—“任務型教學”的前提。在“任務型”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學習新課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如在進行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教學之前,先提問如下幾個問題:Do you know Liu Xiang?Do you know Michael Jordan?Do you know Deng Yaping?這樣,使全體學生進入良好的準備狀態,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渴望。
布置任務—“任務型教學”的目標。在新授課伊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的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就可帶著目標進行自學。例如,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一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
A.Wordsphrases: robot, paper, less, fewer, simple, unpleasant, factory,seem,etc .
B.will 構成的一般將來時態的陳述句、否定句、疑問句及回答.
C.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將來時.
D.more,less,fewer的用法.
E.學習一般將來時態的相關知識,學會對未來進行預測.
學生自學—“任務型教學”的基礎。明確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
小組討論—“任務型教學”的主體。在學生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開始小組討論。小組一般由4人(優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成,永遠保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學習程度。在課堂上,小組匯報自學情況,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各小組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主要回答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組內成員采用輪流提問題的形式;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
組際交流—“任務型教學”的關鍵。在小組討論后,進行組際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教師先讓討論得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該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組際之間進行討論、解答。經過一陣激烈的討論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調控,讓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課文中心和話題,突出關鍵問題;最后,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師生共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
練習評定—“任務型教學”的檢測。在組際交流后,教師按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而課內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從知識的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練習測試。“任務型”教學采用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方法,反饋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如,在中考的專項練習中,我用一句話: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他們積極思維,大膽思考,很快能把這句轉換成如下幾個句子:
1)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2)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3)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4)She did everything(that)she could to help him.
5)She tried everything(that)she could to help him.
6)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2.“任務型”教學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著眼于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任務型”教學立足于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突出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在程序式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英語新教材,從數量和內容等方面加強和豐富了各種類型的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注意知識的遷移,提高解題能力。在學會使用某個知識點后,可以練習一些演變題。通過演變這些練習題,可以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遷移,使認識的范圍更廣,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定語從句時,可以將一組易混定語從句作整理進行比較,讓學生選擇填空:
1)Is this room you once lived in?
2)Is this the room you once lived?
3)Is this the room in you once lived?
4)Is this the only room you once lived in?
5)Is it the room you once lived in?
A.which B.where C.the one D.that
答案分別是:1)B,2)B,3)A,4)D,5)D。
突出以自學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素質。“任務型”教學是以學生個人自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首先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閱讀教材,然后去思考問題,探求知識,這于三段六步教學模式的要求是一致的。如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學生要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閱讀課文,先用較快速度瀏覽課文,了解此節課的結構及段落,明確重、難點;然后仔細閱讀,準確完整地理解內容;最后重點閱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強調團結互助,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由于“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小組討論和組際交流,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只是依據個體的進步程度,而是注重一個小組的整體進步,每個小組獲得的成功都依賴于小組中各位同學的共同努力,使教學活動成為教師、學生、教材、環境之間的多邊多向的信息傳遞活動,突出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學生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之間相互聯系,由此在學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協助的精神。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切實感受到英語新課改所要求的任務型教學可以在三段六步教學模式中得到很好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其創造性思維品質都能得到有效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