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土壤,教育只有扎根于文化,才能蓬勃發展。一所好的學校就應該是一個好的文化“場”,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讓人時刻感受到一種親和力,一種凝聚力,激發旺盛的生命力。衢州中專把校園文化建設視為學??沙掷m發展的不竭動力,把提高文化競爭力作為學校辦學的最高境界。近年來,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把握“一個中心”,即以堅持全納教育的辦學理念為中心,打造活動育人、經典育人和創新育人三大特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一、理念:品牌文化的向心力
辦學理念是學校對辦學實踐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辦學信念的集中體現,衢州中專針對職業教育現狀,把全納教育理念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全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和包容。尊重學生的差異,承認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具有個性特點的。因此,學校提倡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燦爛的笑臉面對學生,用寬廣的胸懷感悟學生。
在全納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全校教師確立了新型學生觀,把學生作為服務對象,作為社會的寶貴財富。學校辦好食堂,讓學生飲食好;管理好公物,讓學生生活好;提供充分條件,讓學生學習好;支持和指導社團活動,讓學生活動開展好。改變老師的“冷面孔”和居高臨下的姿態,降低工作重心,以學生的呼聲為第一信號,以學生的需要為第一選擇,以學生的利益為第一追求,以學生的滿意為第一標準,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關愛和快樂。
在全納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每位教師要“蹲下來”看學生,從感情上溫暖,從人格上尊重,從目標上開導,從專業上激勵,“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因品行而掉隊”。不僅如此,教師還要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學生,“不求事事優秀,但有一點出色”,把學生的缺點看成是“特點”,“寬容學生過錯放大學生亮點”。開展和舉辦班級、學部、全校以及省市各級各類文體活動、專業比賽、評優評先等,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體驗到自信,體會到“更多機會、更多成功、更多快樂”。
由此可見,全納教育倡導把每位學生都當成有發展潛能的人,給予更多的關愛和贊美。這是一個強大的思想武器,是學校文化的核心。
二、活動:特色文化的盎然生機
文化的生機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品質。衢州中專通過特色群體活動,營造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精神狀態。
一是抓校風營造氛圍。校風建設從優美的人文環境做起。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要讓每一面墻壁說話。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教育的載體,都有育人的功能。衢州中專共規劃有12處宣傳櫥窗,從辦學理念、教育教學、專業建設、學部特色、教師風采、學生風貌等全方位反映學校和師生面貌,成為校園里一道美麗的風景。而在校園大門正面,學校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牌迎門矗立,東西辦公樓前綠地巨石上學?!昂诵木瘛薄扒诙⑿拧薄爸乙猿善鳌滨r艷奪目;教學樓道內,“文化長廊”定期專題展示,陳列室,師生書畫、攝影、服飾、機械等作品展長期開放;教室里,規范簡潔的布置整肅學習行為;公寓中,“星級評比”創設溫馨文明的寢室文化;輕柔的草坪音樂調節人的情緒,內容豐富的校園網站是師生們交流和開展活動的平臺和家園……
二是抓“四早”提升精神。學校充分重視抓學生早起、早跑、早讀、早餐等“四早”的精神面貌,長年堅持,從不間斷(雨天停跑)。近六千名學生,從幾百米外的各公寓匯集中心廣場,自起床鈴響到集合完畢,僅用12分鐘。六個學部的學生,近百個方陣,沿著三條不同線路跑步鍛煉。統一的著裝、整齊的步伐、響亮的班號,凝聚心氣,振奮人心,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早讀,倡導領讀齊讀,并結合傳統文化教育,《論語》《三字經》《弟子規》《道德經》等成為早讀的內容,一改職業學校常見的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的現象,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早餐,從教室到食堂無一沖跑現象,排隊購餐秩序井然,學生們膳后自覺整理用具,飯菜從不亂倒亂丟,文明舉止讓人稱贊。
三是抓活動展示風采。學校堅持“以制度促規范,以活動創氛圍,以激勵樹正氣,以人本謀發展”方針,動員廣大學生參與各類有益的群體活動,在活動中接受熏陶和教育。通過修身大講壇活動,提升自身修養;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增長見識;通過軍訓活動和聲勢浩大的運動會,磨練意志;通過學生會干部競聘上崗和自我管理,提升能力;通過陽光男孩女孩的評選,樹立典型;通過安全、法制、心理健康三位一體的教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學校有39個社團,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學校把每一項群體活動延伸拉長,注重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與成長,全力打造平安、文明、活力、陽光、人文五大校園。
三、經典:傳統文化的魅力煥發
近千年來,衢州人民深受南孔文化的熏陶,世代繼承著“崇道德,尚禮教,講誠信,勤學習”的優良傳統,“南孔文化”成為衢州的文化精髓。學校立足衢州南孔圣地的地域優勢,開展以南孔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并將其列入示范校建設的特色項目,具體做法:
一是把南孔文化建設與學校推行的“全納教育”相結合,構建和諧校園。學校大力實施的全納教育理念與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相互融通,以儒學文化建設推動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接納所有學生,愛心育人,使學校成為學生的樂園。
二是把南孔文化建設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精心打造人文校園。設立孔子銅像,雕刻儒家賢士的頭像,用儒學中的警句命名校舍和通道,教室、寢室、食堂等學習、生活的公共場所張貼孔子有關“做人、為學”的語錄條幅,設計出體現儒家教育特色的校園標志性圖案……學校努力創設一個無處不“孔”、無“孔”不入的南孔文化校園大環境,讓師生浸潤在濃郁的儒學精髓氛圍中,并將其逐步內化為自覺的人文素養。
三是把南孔文化建設與學校的德育活動相結合,實現“儒學育德”。第一是編寫校本教材。制定了以“南孔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出臺“南孔文化”的德育綱要,編寫體現孔子教育思想,適合中職學生教育的校本教材。第二是開設衢州中專修身大講壇。聘請衢州孔氏家廟管委會主任、孔子第75代嫡長孫孔祥楷先生為學校教育顧問,指導校園文化建設。開設“修身大講壇”,聘請國內研究“儒學”的知名學者來校講學,如邀請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作“做人、做事、做學問”專題講座;浙江大學何仁富教授作“儒學的生命觀”專題講座;南孔文化研究所孔祥楷所長作“儒學文化與職業教育”專題講座;原衢州市教育局局長姚宏昌作“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專題講座等;成立學校“儒學研究會”,以“師表”為主題,廣泛開展“師德”教育研究活動。第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劇社、詩社、書畫社”等文藝和文學團體,創作“弘揚儒學”的作品;舉辦“發揚南孔文化”為主題的征文競賽、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書畫大賽,校園劇演出、《論語》學習辯論賽等活動。
四、創業:創新文化的無限張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衢州中專緊緊圍繞“大學校培養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業”的設想,深入開展“兩創”文化進校園活動,全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1.點上做出樣板
建立 “大器創業服務中心”。2011年5月6日,衢州中?!按笃鲃摌I服務中心”開張。這是一個經民政部門審批注冊的非營利性法人機構,由衢州中專師生共同運作,業務歸口市科技局指導,注冊資金10萬元。一期開設朗朗藝術與設計工作室、財務會計服務工作室、電子商務工作室、工業設計工作室、光伏技術創新工作室、新農村信息服務工作室和起點電腦工作室、藍調服裝設計工作室、數碼影像工作室等8個創業實踐項目,后期又增加了電子裝配工作室和PLC自動化設計工作室兩個項目。通過小項目的實踐,在校園內播撒“創業創新”的種子。這些項目雖小,卻承載著學生創新、創業、創造的夢想。學校希望通過創業實踐活動,使衢州中專的畢業生不僅能成為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技術藍領,而且還要做有夢想、成大器的創業者。
2.面上遍地開花
為每個學生搭建創新平臺。第一是營造氛圍。開辟櫥窗、新增廣播節目、建立校友事例展覽廳,廣泛宣傳“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創業”的創業理念。邀請企業家來校作創業報告,邀請獲得成功的優秀校友回校講 “創業故事”。在樓道、墻壁建設“文化長廊”,以創業者的形象和語錄感悟學生,激勵學生。開設網上交流平臺,分享創業創新經驗。第二是開設課程。在全省率先開設創新課程和創業課程,讓全校同學接受優質的創新教育。派出教師參加全省“兩創”課程教學的專題培訓,提高授課質量。通過傳授創業知識和模擬情境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商機分析、方案設計、財務管理、風險防范等創業基本要素,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學職場創業和自主創業能力,努力為學生今后就業創業奠定良好基礎。第三是開展活動。舉行小發明、小制作、小創造等系列比賽,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引領學生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定期舉行專業技能大比武、技能月賽,搭建培養創新技能的平臺?;I建產學研聯合體,嘗試“企業出題、教師析題、學生破題”的創新教育活動模式,將校內外實訓基地、衢州市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實際困難與具體問題交給學生和老師共同解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和綜合素質。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內涵豐富的工程,是一個由低到高不斷完善的過程,衢州中專將繼續堅持全面學習,理性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創新,使這項建設活動真正成為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品位、實現學??沙掷m發展的動力,使學校的文化建設結出累累碩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