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德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業務水平等都應成為學生的表率。選擇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擁有高質量的德育師資隊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證。學校首先要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事業感,增強廣大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律己意識。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勵教師創新,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勇于創新并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
二、創新德育內容
1.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
德育內容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著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育內容要以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為依托,以國內外形勢及黨和國家重大方針為主要內容,充分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氛圍。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使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2.把職業道德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作為職業學校德育的特色教育
教師要把專業意識、專業興趣、職業道德的培養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切入點。要在學生“學業、愛業、就業、擇業、創業、樂業”上進行引導,讓學生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做到生活有榜樣,奮斗有目標,學習有動力。要把對專業的認識,專業前途的展望,專業興趣的培養納入德育工作計劃中,抓住學校德育工作和專業的結合點,讓學生了解專業的前途,了解本專業的市場需求、工資待遇,了解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素質要求,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剖析自己,主動地進行自我設計,把美好的未來展現在學生面前。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在畢業班學生中開展,無論在哪一個年級,這項工作都應當重視和加強。
3.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
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失敗者,作為學校,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和家長的觀念,讓學生重樹信心,點燃希望之火,增強學習動力。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內在潛能。比如,以所選專業的內涵為內容開展入學教育,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好、志趣、好奇、求知欲等內在動機;通過畢業生榜樣示范,專業前景宣傳等措施來展示學生未來的前途、獎酬、發展條件等,激發其學習的利益動機;充分利用學生心理中的社會競爭、集體榮譽、團隊期望、角色的價值轉換等因素,采取積極措施激發其學習動機。
另外,學校要教育學生克服“完人邏輯”的影響,正確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
三、創新德育手段和方法
1.加強日常教育管理,改進管理模式
日常教育管理是學校德育基礎性的工作。我們在完成各項常規管理工作的同時,要重新審視過去所制定的各類規章制度,改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善于運用科學辯證的分析方法去剖析,尋找更符合實際的教育方法。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造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
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造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要把德育工作由淺層次治標向深層次治本轉變,由單純的思想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由以批評教育為主向以表揚鼓勵為主轉變。同時,要注意學習和運用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增強學校教育轉化工作的針對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3.發揮輿論陣地的導向作用,追求宣傳效果的激勵性
學校德育工作保持活力、常抓常新的關鍵是充分利用和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和激勵功能,要著重抓好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和校級宣傳櫥窗等陣地的建設。
4.構建學生自律機制、增強學生自治能力
建立穩定的機構和制度,把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參與結合起來,在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中來開展。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重視學生自己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加深認識,增強體驗,形成信念,養成習慣。德育不僅是說服、遵從,更應當重在選擇、重在自律。
四、優化德育環境
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把凈化、優化、美化校園德育環境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同時,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中去。進一步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要賦予花草樹木、藝術雕塑、文化景點、名人畫像、警言語錄等環境因素以新的教育內涵,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校園文化環境,使置身于其中的廣大學生能夠不斷地、經常性地受到一種熏陶,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五、構建德育工作網絡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德育的三大支柱。對學校而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既有可控的一面,也有不可控的一面。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以減小家庭、社會教育的負面影響。
[作者單位:張家口市技師學院(張家口機械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