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技工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當前“大學熱”的社會背景下,大批初中畢業生把讀高中考大學作為最大的學習目標,成績較好的學生很少選擇讀技校,加之由于企業改制大批工人下崗失業,不少學生不敢讀技工學校,不愿當工人,導致技校生源質量不高,甚至出現生源短缺。同時,技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后,學生就業壓力加大,而技校由于缺乏經費,教學設備陳舊,不能適應科技迅猛發展的企業的用工需要,難以為企業培養高質量的技術人才,使技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二、新形勢下學生就業觀的變化及特點
在招生體制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形勢下,技校生直接面向勞動力市場,實行“雙向選擇”的就業形式,就業觀念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對國有、集體、私營企業之間的等級觀念逐步淡泊。以前,畢業生大都愿意選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不愿到集體和私營企業工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學生對企業的公私身份不再過于看重,但也有部分學生偏重國有單位和大企業,舊的體制觀念仍然存在。二是追求熱門職業。學生“只面向第二產業”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第三產業開始成為就業的熱門。
學生就業觀念的變化既有積極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社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體制的改革決定著就業方向的多元性。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技校在加強學生專業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對學生就業觀念的指導,以適應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
三、就業指導課程構建的原則
1.實用性原則
首先,課程內容的實用,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和興趣點。主要是指適合學生需要,滿足學生要求,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等。課程內容要做到既有理論分析,又有思想教育;既有實驗操作,又有現實例證。其次,課程體系要避免面面俱到,無所不包,也要避免只注重某幾個問題,或某一階段的指導內容。要注意充分發揮就業指導課程獨特的教育作用。
2.針對性原則
課程內容的針對性,是實用性的進一步深化,專指技校學生這一層面,針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理想、做人、創業、求職和就業等問題開展指導,并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3.階段性原則
內容體系的階段性、層次性,是逐步完成就業指導目標與任務的客觀要求。這主要是指課程如何設置,具體指在每個年級實施的主要內容、完成的主要任務、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求根據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進程及不同時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別進行指導,不能籠統集中在某一階段完成指導內容。
4.系統性原則
內容體系的系統性,是學生得到全面指導的重要保證。它主要指就業指導課程的完整、有序,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它不僅要求每個年級的指導內容要科學合理、自成一體,而且要求各年級指導內容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四、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體系
1.一年級“擇業指導”內容及分析
一年級學生從普通中學進入技校,是人生又一次重大轉折。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技校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學習,不知如何走好三年技校之路。他們雖已選定了專業,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熱愛它。對于所學專業相對應職業群的素質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就業指導應從學生一進校就抓起。
2.二年級“創業指導”內容及分析
“創業”是開創新的事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個人開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會活動,它不僅有利于社會,有益于人民,而且還有利于勞動者本身的發展。把“創業”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學生在激烈市場經濟大潮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經之路。一方面,創業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就業思路,提供了廣闊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和市場已不可能再給學生一個現成、舒服的職業,學生要靠自己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謀取職業,誰愿創、敢創、會創,誰就有出路。
3.三年級“就業指導”內容及分析
就業指導課程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學生就業,這是當前社會和學校面臨的十分緊迫的任務。因此,就業指導課的主要內容應以就業為目標,以求職的知識和技巧為手段,以調整就業心態為主線,使學生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轉變落后的就業觀念,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主動與被動等關系,掌握求職就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自謀職業的方法和途徑,在摸清當地經濟特點和就業市場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職業決策,盡快地適應社會,轉變角色,找到自己的職業位置等。技工學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需要全體教師、家長、有關部門和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完成。
(作者單位:煙臺市商貿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