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直接從事生產的具有中高級職業資格水平的勞動者的中等職業培訓機構,更應該提升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在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方面優化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完善德育制度,形成有效機制
筆者所在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由分管副校長、學生科長、團委書記、教務科長組成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有《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對學校的德育工作進行全方位的規范和約定,在全校范圍內做到時時育德、處處育德、事事育德、課課育德。每學年制訂有詳盡可行的《德育工作計劃》,學期有初評,學年末進行總結、評比、獎懲。
還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制度》和《班級量化管理辦法》,每周匯總,作為評價班主任和班級工作的主要依據,每學期的總量化成績作為評選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團委、學生會的工作積極性,讓學生實施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 自我調節、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駕馭。執行《導護制度》,每天由中層干部、教研組長帶領多名教職工全天候在校內巡查,確保校園平安,杜絕違規違紀事件。
二、優化育人環境
1.在校內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
一是學校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具有技工教育的特色,標語、口號、板報、墻報、專欄、廣播要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班級的主題班會要有聲有色;三是開辦業余黨校,培養學生骨干;四是以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為基本內容的活動定期開展。五是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志愿者服務基地;六是定期進行“和諧班級”“文明宿舍”的評選活動等。
2.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完美結合
學校教育環境與企業文化氛圍之間存在偏差,導致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在就業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與企業發展需求脫節。實施企業文化教育對提高技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有積極作用。在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將競爭、合作、奉獻、創新的現代企業精神傳遞給學生,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
學校積極探求,并與相關企業合作,一是在校內建設體現企業典型產品生產工藝的實訓(基地)車間;二是企業冠名原有實訓(基地)車間,并進行相應改造;三是在企業建設(改造)適合技能教學的車間,以便于安排學生進行生產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四是接受企業委托進行“訂單”培養,招收冠名班學員。通過一系列的動作,使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觸生產實際,畢業后能盡快融入社會,適應新的生活。
三、突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基層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具體實施者。要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教職工擔任班主任。學生管理部門要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對班主任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積極幫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同時將班級工作成績納入教師量化總評,作為教師業績考核、職稱評聘、績效工資分配及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更新教育觀念,深入學生,深入班級,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運用多種方法,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想,規范他們的道德行為,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四、優化德育課堂教學
1.優化德育課程體系
在部頒德育課大綱基本框架的指導下,組織學校的相關德育工作者,根據技校學生的特點,在總結原有德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德育教程做了適當調整,形成了一套德育教本,其中融合了常用法律知識、勞動法常識、職業道德、常用禮儀、就業指導、創業基礎、企業文化等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學、易懂、易做,收效明顯。
2.提升德育課教師素質,提高德育教學效果
采取多種方式對德育課教師加強培訓指導,不斷提升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手段,在德育課教學中,更多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案例教學、場景教學,走出去,請進來,將課堂擺到庭審現場、酒店大堂、招聘現場,讓學生親身參與,不斷提升教師道德水平。
3.優化其他課程的德育作用,收到課課育德的效果
全體教職工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無論擔任什么課,或承擔何種管理工作,都要擔負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全員參與和言傳身教。
(作者單位:平度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