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職業院校學生順利就業,除不斷加強與職業技能相對應的知識教育外,還應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增強道德品行、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培養,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讓學生在校時就能體驗到工作狀態,從而培養出品學兼優,能滿足社會、企業需求的合格人才。
一、素質教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自職業院校普遍開展素質教育以來,職業院校不僅設置了素質教育德育課,而且有專職和兼職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收到一定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針對有的職業院校取消入學考試造成生源總體素質下降的情況。實施素質教育后,學生重新全面認識自己,確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二是針對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逆反心理。實施素質教育后,塑造一個思想品德端正、技術精湛的合格職教生成為了學生的自覺行動。三是針對職教沒有學習壓力,缺乏上進心的現狀,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了提高技能的積極性和職業意識。
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職業院校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上還缺乏全面的認識,在內涵上,還需進一步擴展和深化,在方式方法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二、全面強化素質教育的對策與措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技能人才的標準越來越高,已產生了由技術工人向技術人才轉化、低級技術人才向高級技術人才轉化的趨勢,出現了企業“招工難”、勞動力“就業難”的局面。社會向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用人標準,企業也給職教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已成為職業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全面強化素質教育已成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1.轉變思想理念是保障素質教育內涵的前提
有人認為職業院校是單純培養技術工人的學校,只要根據職業化的要求,單一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就行了。但現實不是這樣的。如今職業院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技能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道德品質、待人接物、禮儀禮貌以及開拓思維、創新意識等方面的指導,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善于創新的思維能力,增強畢業生的人才價值。因此,職業院校轉變素質教育觀念、拓展素質教育內涵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2.強化教育管理是提升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全面提升素質教育,改革教學管理是突破口。為此,職業院校應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計劃,改規矩教學為動態教學,由脫離社會需求到適應企業需要。其次,教學計劃由單一化、固定模式轉變為多元化、靈活多樣模式,克服死板、教條的傳統教學弊端。再次,以提高綜合素質為基礎,采用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性教學“三合一”模式,把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細化到各課程、各教學環節的子目標中去。
3.改進德育教育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名合格的現代社會人才,應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滿腔的愛國熱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遵規守法的思想意識。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就是改進德育教育方式。首先,學校應充分發揮政治理論和思想品德課的主渠道功能,通過社會公德、集體主義課程,采取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其次,學校應加強德育教育隊伍和德育教育場所的建設,建立健全的德育評價體制,增強育人意識,從日常行為規范到校風校紀,從校內學習到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教育體系,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再次,學校要充分利用德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吸引學生在干中學、在學中干。
4.強化實習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
在職業教育中,職業院校除了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熟練的操作能力外,提高學生道德品質也是培養品學兼優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環。為了使學生在教學的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學校在增加實習教學比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的同時,還要盡可能把學生的實習安排在校外用人企業進行,讓學生的實習更貼近企業生產實際,使教學與生產需求“零距離”接軌,增強學生適應企業生產的實用能力和就業的競爭能力。同時,學校還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貼近經濟社會需求,把素質教育有機滲透到新技術和新興服務行業的培訓中,如機械加工向數控技術、光伏電傾斜,新興服務向旅游、物流、現代信息、網絡傾斜,等等。
總之,職業院校全方位地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是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不是哪一具體學科老師就可完成的。職業院校只有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各相關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整體合力,全方位地提高職業院校的素質教育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技師學院高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