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校學生心理特點
1.盲目性
自尊程度是由人的自我評價決定的,如果一個人對自身的評價客觀正確,他的自尊程度就會恰如其分;評價過高,就會產生自尊過強的毛病。在當代技校生中,或多或少地夾雜著盲目自尊成分。一是由于技校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不可能全面、深刻、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很容易出現高估(當然也有低估)自我的傾向。二是當前技校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處于家庭的核心地位,逐步養成了唯我獨尊的不良個性特征。三是近年來由于外來思想的侵蝕,以及各種傳媒文化的熏陶,一些技校生滋長了看重和追求個人權益的思想。
2.敏感性
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不僅自尊心愈來愈強,而且也越來越敏感。即使是一個較弱的信息,也能被他們敏感的自尊神經捕捉到,從而引起強烈的自尊體驗。而女生固有的細心、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使得她們的自尊體驗更為強烈。
3.渴求性
正如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所說的,對中專生而言“自尊渴望就像饑餓一樣普遍而自然”。他們都渴望在集體中得到較好的評價和重視,最怕別人看低自己。他們會在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自己,爭強好勝。有的甚至會用不符合社會規范的方式尋求自尊的滿足。
4.極端性
技校生的自尊體驗容易走向極端:當社會評價與個人自尊需求一致時,自尊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往往會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如果社會評價不能滿足自尊需求或發生矛盾時,他們可能會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棄,少數人可能會產生極端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矛盾、糾紛、攻擊行為,都是由于自尊心受到威脅和傷害引起的。
二、教師的批評策略
1.化揭短為期望,把尖銳的批評軟化處理
戴爾?卡耐基說:用建議的方法容易讓人改正錯誤,因為它可以保持個人的尊嚴和自覺。這種方法既能讓被批評者明白自己的“短處”,又因為老師已將嚴厲尖銳的批評化為期望建議,這種軟化處理的批評讓學生覺得充滿了對自己能力的信任,對自己改正缺點的信任,從而啟動了學生自發向上的內驅力。有一位學生,做作業態度不認真,書寫馬虎、潦潦草草,筆者采用包括嚴厲批評在內的各種懲罰手段,可是批評來批評去他都無所謂。后來筆者改變了教育方式,經常對他說:“你看這一行字寫得不錯,其他的照著這幾個字寫,你的作業就會很好。寫得慢點不要緊,你的作業可晚點交”,“這次作業比上次整潔多了,我相信你會繼續努力的,只要你盡心去寫,會一次比一次更好”。每一次他稍有進步筆者就及時表揚,這位學生逐漸克服了馬虎書寫的毛病,還悄悄地練起字來。
2.選擇恰當的場合和時機
維護自尊是每個正常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在被批評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即使是老師的態度再誠懇,只要有他人在場,也會讓學生感到傷面子。因此,批評尤其是較為嚴厲的批評,應選擇沒有第三者在場時。技校生由于性意識的逐漸成熟,特別注意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異性面前不宜進行嚴厲批評,否則會影響批評效果,重者產生逆反心理。
3.切中要害,點到為止
針對技校生自尊敏感的特點,以及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教師發現學生有問題時要切中要害,只要讓其明白錯誤行為及錯誤所在即可。在批評學生時,要保護他們敏感的自尊,批評時不要過于尖銳刻薄,窮追不舍,點到為止即可。
4.確定批評目標,切忌糾纏舊賬
有的老師出于好心或一時之氣,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常常提及以往的一些錯誤,想使學生牢記以便改正。但往往事與愿違,這會讓學生認為老師一直在搜集他的缺點錯誤,這次是在和他算總賬。這對他們強烈而又敏感的自尊來講,無疑是極大的傷害。因此,對待學生的過失錯誤,老師的批評要一次針對一次的錯誤,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上的錯誤,應當對這個錯誤進行批評,讓學生明白犯了什么錯,錯誤的程度,有什么危害。
5.自揭“傷疤”,現身說法
面對學生強烈而又敏感的自尊帶來的自我防御心理機制,教師可以采用暴露自己成長道路上的過失這種自揭“傷疤”的現身說法式批評,解除學生的心理防御。正如戴爾?卡耐基所說:“聽別人數說我們的缺點很困難,但假如對方謙卑地自稱他們也并非完善,我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有位學生經常逃課去玩游戲機,而且越來越入迷,父母老師采取各種方法都無濟于事。后來筆者同他談了自己中學時期的一段經歷,筆者講得很動情,他聽得也很投入。筆者又誠懇地談了這段經歷對自己和家人的傷害,為了筆者能改過自新,家人差點失去生命,以及后來筆者是如何擺脫的經過。這次談話后,這位同學變了,而且玩游戲的次數逐漸減少,成績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