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連續三年失業人數統計顯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就業率迅速下降。此種現象是屬于該專業畢業生過剩和企業需求不足產生矛盾的結果嗎?經過調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一、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競爭力弱的原因探析
1.教學內容陳舊,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計算機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中職院校學校的計算機教育在強化專業基礎的同時,還應結合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傳授新知識和前沿技術,讓學生能學以致用,適應社會的需求。學校教師通常擁有5~6年的實戰經驗,多數擔任過研發一線的項目經理。同樣,學校里為數不少的計算機老師多年來工作僅限于課堂教學,沒有更多的實踐經驗,因此教師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緊跟計算機科學前沿的發展,這也是計算機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主要因素。
2.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實踐能力弱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不夠、實踐環節考核的復雜性和操作難度等眾多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差的原因。這也是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招聘應屆畢業生的主要原因。
3.就業觀亟待改變
在大學畢業生中,部分學生的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不是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而是憑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相互攀比、講條件,從而造成就業難。
二、提高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根據學生就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實際情況,我們針對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問題,在優化教學體系,加強實踐環境建設,開設職業指導與技能培訓,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方面提出以下措施。
1.優化教學體系
(1)夯實基礎,突出優勢。學生就業只憑專業基礎是不夠的,就業競爭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學生有某一方面明顯的優勢,如已掌握了扎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并在網絡或者數據庫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這就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這就是我們“寬口徑”“厚基礎”和“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
(2)重視實踐,鼓勵創新。現在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最缺乏的是什么?根據我們實際教學效果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了很多理論,但往往沒有加以實踐、應用的機會,久而久之就生疏了;還有的學生認為書本上的知識都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了,即使自己掌握了這些東西,也還是與新技術有著十幾年的差距。
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的學生缺乏實踐的環境。第二,我們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實踐創新是我們強調的重點。基本的理論有了,就要加以應用,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提升自己對已有理論的認識,把這種新的認識應用到新的需求中,達到實踐創新的目的。這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我們需要重點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2.建設實踐環境
(1)建立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為目標的多種形式的實踐實習教學與培訓基地。學校通過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形式,與協作單位在合作研究、雙師型教師的聘用、共建實驗室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另外,學校積極與合作單位建立掛鉤實習合作關系,每年選拔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到產學研合作單位頂崗實習。實習形式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畢業設計與崗位工作相結合,實行雙導師制,為學生配備學院教師與掛鉤單位業務人員組成的指導教師。實習結束后,實習單位在同等條件下接收優秀實習生,或為學生出具就業推薦書。
(2)探索第二課堂的多種形式和活動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3.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學生就業難度加大,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應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為了促進大學生更好就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就業宣傳力度。要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市場、了解企業用人需求。政府、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指導、培訓,不能盲目地追求就業率。
(2)擴大就業渠道。只有大力發展經濟,不斷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渠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我們專業的部分教師積極“推銷”學生,為學生就業聯系企事業單位,為擴大學生就業渠道做出貢獻。
三、結束語
分析中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對影響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幾個因素做全面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給予普遍意義上的指導意見,有效地提升了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幾年來的實踐表明,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和加強,縮短了企業對應屆畢業生期望的距離。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受到長三角地區IT企業的歡迎。幾年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簽約率均達到95%以上,處于學校其他專業的前列,就業情況良好。
(作者單位:張家口機械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