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系統性、實踐性較強、內容廣泛、課時偏少,又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學好電工電子技術基礎,為專業課打好基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有效快捷地導入,選擇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一節課的開始,導入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方法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主動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實踐表明,教師對導入環節重視不重視,是否精心地進行設計,其教學效果迥然不同。
1.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導入法
學生對于理工科的內容都感到比較枯燥,而對聯系實際生活的現象與規律比較感興趣,一旦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高。例如,我們日常所用的交流電是怎么產生的?電能是怎樣傳輸的?家里的電表是怎樣計量所消耗電能的,又是如何計費的?這些都是使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就是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從而產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2.與實驗現象相比較導入法
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電學知識、培養實驗技能的素質,而且可以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作風和習慣。例如,在講解“單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原理”一節時,我們請同學們觀察一個準備好的與教室里使用的吊扇轉向相反的吊扇?讓大家發現不同,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吊扇會反轉,誰又能幫我把這一臺反轉的吊扇修理好?通過下面的學習同學們就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導入到新課的教學。
3.與概念相類比導入法
在電學中,很多概念與定律聯系較密切,比較容易使學生混淆。在講解新課概念時,利用新舊概念的類比引入,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認清概念的區別,也可以使新課的引入顯得自然貼切。通過類比也可以發現整個科學體系充滿著對稱與和諧,從而使學生發現科學的和諧美。比如,在講解磁場概念之前,可以先總結電場的知識,從而引入磁場的內容。這樣的引入順理成章,也可以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心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
4.設懸念激發興趣導入法
電工電子學的理論內容是很枯燥的,平鋪直抒地講解,學生不感興趣。這時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的神秘感,激發他們去勇于探索的熱情。例如,在學習“尖端放電原理”時,我們可以先給同學們介紹避雷針的情況,對它的作用及原理進行簡單的說明。當學生對避雷針發生興趣后,他就會提出很多有關的問題。通過解答問題得以引入到新課的教學。
5.與舊知識相結合導入法
古語說:“溫故而知新”。由復習舊知識而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也符合了人們認識事物所遵循的由未知到已知,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引燃點”由復習舊知識入手,導入新課。比如講解基爾霍夫定律時,我們可以先列出一簡單的直流電路,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分析。然后將電路變為復雜直流電路,再要求他們分析,此時學生都在努力試圖分清各電阻之間的關系,都想躍躍欲試,但也都欲言而不能。此時我們可以講:下面要學習的知識就可解答這一問題,由此引入新課就順理成章,水到渠
成了。
從實際出發,結合不同課題內容,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以致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中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借助教具和儀表、做實驗演示、制作多媒體模擬課件等,加強直觀教學,幫助學生擺脫認識障礙和困惑。例如,組合邏輯電路編碼器、譯碼器的分析,在黑板上單純地講解,學生可能不容易理解,但如果使用模擬課件學生就易懂易會了。另外,為了加強學生的知識鞏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安排學生在實驗室自己動手。在實驗室中,選器材、設計實驗方法,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證明理論。同時,在教學中還需要有互動環節,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認識課堂目標與內容,準備教學材料,進行有效提問,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授課中既有理論知識的講授,又要有理論知識應用的實例,從實例應用中引入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為什么?”對積極提出和回答問題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應給與指正和鼓勵。
總之,教師應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采用靈活實用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積極更新教學理念,結合新技術、新標準不斷地完善教學資源,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完成好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江西省冶金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