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構建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培養模式和學制貫通的“立交橋”,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發展的通道,為學生的多元發展提供保障。
一、中高職銜接中全日制助學自考模式的優勢
在中高職銜接的常態模式中,相對于對口招生模式(即“3+x”考試方式,“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文化基礎課,“x”指專業綜合考試)、分段貫通模式(即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合作,實行分段貫通式聯合辦學,通常所說的“3+2”就是這種模式),以及我國較早實行的5年一貫制模式、自考模式,尤其是全日制助學的自考模式,有其獨有的優勢。
1.中職與自考銜接“無障礙”
自考生有接受全日制助學、自主學習、函授等半脫產形式,即便對于全日制助學的自考生來說,也具有相當大的開放性。從文化課成績看,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屬于學困生,處于初中畢業生中的后半段。雖然中職自考班生源較普通中專班級要好,但是這些學生很多都存在偏科現象,有些甚至還很嚴重。如果只為了單招單考的入學考試,硬是“補短”,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益于未來的專業發展。
自學考試就像“沒有圍墻的大學”,學習者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只要在相關公共課和專業教師的輔導下,通過一門門的自考科目,即可獲得自考的大專文憑。而自考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學生可以揚長避短,選擇符合自己智力優勢的專業方向發展。
2.自考文憑具有較高“含金量”
自考的考卷是由省或市考試中心或委托某些高校出卷,而教學主要由招生的中職學校教師承擔,教考分離和監考時多方監督的嚴密性提高了自考文憑的信譽度。
3.實現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單招單考入學考試跟普通高考一樣,一年只有一次機會,這對于那些本身自制能力和毅力就不強的中職考生來說,一旦錯過或落榜,再堅持一年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有些已經上線的學生,也因考入的學校不合心意而放棄了繼續讀書的念頭。而在自考模式中,每門自考的成績出來后,沒有通過的學生仍然可以跟本班同學一起,照常學習,在強化沒通過科目的同時,還可以在同年或下一年進行補考,這給那些后進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而且通過的自考科目有一定有效年限,這也為那些因各種原因中途輟學的學生提供了繼續深造、完成學業的可能。因此自考可謂真正關注到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4.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目前在嘗試的全日制助學自考模式中,考綱仍然由省、市考試中心決定,
同時委托相關高校作為主考院校,保證了自考的公平、公正性。中職學校招生授課的形式既促進了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之間的交流,又提高了自考的通過率;既確保了學生基礎層次的學習質量,又滿足了學生高層次學習的需求,真正整合了中高職資源,實現了優化配置。
5.全日制助學自考生可形成有效的教學反饋
雖然目前全日制助學自考生只是少數,但相對于自主學習或接受函授等半脫產形式助學的學生來說,接受全日制助學的自考生通過率相對較高。同時全日制的學生也比較穩定,對這些學生的調查訪問和考試成績情況的統計分析可對自考的課程安排的合理性做出及時反饋,從而有利于自考課程體系的調整和完善。
二、中高職銜接中全日制助學自考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然而,這種中高職合作的全日制自考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考分離有時也會帶來教考脫節的現象;全日制自考生缺乏相關的社會實踐經驗,并且過分依賴于老師的指導,因此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不強;過分關注學生自考科目的通過率而忽略了學生職業能力尤其是關鍵能力的培養,等等。
如何完善中高職銜接自考模式,培養出真正能服務于區域經濟、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能人才,成了中高職銜接課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1.成立中高職自考銜接委員會
該委員會由行業、考試中心、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專業責任教師共同組成。通過協調教學大綱、專業方案、課程計劃,以避免專業背離經濟發展需要、課程梯度不合理等情況。
2.重視培養目標和技術能力的層次結構,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
中高職自考銜接一般學制為四年。也就是說在這四年中要完成相關的中職和高職課程,這比一般的中高職銜接教學模式的時間要少一年,這就更加需要有合理的課程安排,以確保教育的質量。中職和高職在本質上都是對人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著包含職業能力的綜合職業素質方面的層次差異性。因此要推進各專業課程的標準化,整體設計、統籌安排、分階段實施,充分發揮中高職的教學資源和辦學優勢,使教學課程安排符合知識和技能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或課程梯度的不科學。
3.完善獲取自考文憑的評價體系
目前自考生只要通過規定的自考科目,修到相應的學分,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并獲得合格,就可以獲取自考文憑。雖然很多自考科目也體現了專業性和職業性,但整個評價還比較單一,仍以應試為主,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學生就業準備和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我們的自考生比一般的大專生要早一年進入社會,因此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關鍵。在獲取自考文憑的學分考核中亦可包含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撰寫、勤工儉學或實習中企業對學生的評價,甚至參加相關專業的技能競賽(競賽不僅體現了技能,更訓練了參賽者的心理素質,拓寬了學生的眼界)也可折合相應的學分。這可以鼓勵學生在保證專業學習的前提下,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4.發揮班主任對自考生的引導作用
中高職銜接中全日制助學自考生與一般的中職生一樣,大多處于初中畢業生的后半段,因此在學習自信心、學習習慣、思維的敏捷度、學習毅力上相對比較欠缺。而自學考試制度又規定了這些學生只有通過所有的自考科目,完成畢業論文后才能拿到自考大專文憑。如何讓自考班的學生靜下心來學習,并且持之以恒地學習,成了自考班班主任要攻克的首要難題。這個難題若能攻克,全日制助學自考生優于其他形式自考生的亮點就會更加突出。
班主任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因此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也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相關專業課教師擔任自考班的班主任有其優勢。而非專業課教師可能要花更多的心思,加強和自考科目教師的溝通,以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
一般來說自考班的學生有這么幾類:
(1)思維相對敏捷,在初中缺乏被關注或自我忽略的學生。這些學生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往往能迸發出連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力量。因此班主任要挖掘出有組織能力或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作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得力助手,或者讓其擔任某些專業課的課代表,或者派其參加相關的技能競賽,使他們進一步開闊眼界。這樣一來,這些優秀的自考生不但能拿到自考文憑,還具備了一般學生所沒有的膽識和能力。這些無形的東西不僅豐富了他們四年的學習歷程,同時也為其在今后的職場上勝人一籌奠定了基礎。
(2)嚴重偏科的學生。自考班級的學生很多存在嚴重偏科的情況,尤其是在英語或數學這兩門課上。所幸在自考模式的課程體系中,很多專業沒有英語或數學科目的考核要求,大多以與專業相關的課程為主。對這些學生,要肯定其擅長的科目,鼓勵其揚長補短,尤其是專業課程從零起點開始時,一定要打好基礎,不能讓其嚴重偏科的歷史再重演。
(3)勤奮、老實、內向而思維不是很敏捷的學生。這些學生成績多為中等或中下,平時又遵規守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要細心觀察,一發現亮點就及時肯定,同時提供一些小的崗位,讓他們多為班級服務,多接觸同學,多跟老師溝通,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4)意志力不強、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很難改掉初中甚至是小學就遺留下來的上課走神、玩手機、趴桌等一些壞習慣。對這些學生首先要寬容,要有耐心,要利用良好的班風、學風對其形成一種無形的約束或良性的引導,同時實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基礎好的學生發揮帶頭作用,幫助、監督這些學生,以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也擁有自己的天地。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教師的良苦用心最終并未能換來這些學生的埋頭苦讀,沒能讓這些學生通過所有的自考科目,但只要這些學生能快樂地、健康地度過這些學習日子,以后踏入社會至少也是個正常的社會人,而不是被學業壓抑的自卑、抑郁的、潛伏著不安定因素的危險分子。
5.“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由于自考的科目是圍繞專業展開的,因此專業課教師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加強專業教師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讓專業教師利用寒暑假下企業鍛煉,或專門組織他們到定點企業掛職鍛煉,不能讓“雙師型”教師變成單純的“雙證型”教師。此外,由于目前所有的授課基本上是由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完成,而自考是初中生由中職生蛻變成大專生的歷練,因此中高職的專業教師要在中高職自考銜接委員會指導和組織下加強溝通和交流,以確保自考的授課質量。
6.加強自考管理工作
要加強對自考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素養,重視考風建設,促進考試公平、公正、公開,確保自考的“含金量”。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自考開放、靈活、經濟、權威的優勢,將中等職業教育與自考大專銜接溝通,完善自考的管理機制,拓寬這條中職生成才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輸送更多有用之才。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09級在職研究生、
浙江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