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許多職業院校的課程結構體系采用的都是“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模式。從整體上看,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符合生產實際要求,初步實現了課程設置的綜合化;但仍然缺乏“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不自覺地回到“學科化”的老路上。筆者針對以上情況,根據所在學院的實情,在工學結合的指導思想下,將理論教學過程與實踐操作過程融為一體,圍繞數控編程與操作教學改革的目標進行教學實踐。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
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指由一位專業教師在同一空間和同一時間對該課程的理論知識、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同步進行教學,將專業理論課與實習課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不存在固定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先后順序。該教學方式不僅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和聯系,而且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激情。
高職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具有基本專業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對技術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從而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學習的統一。學校要想順利實現這一過程,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讓學生不但學到了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通過專業技術工作過程獲得職業意識和方法,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與協作形成綜合職業能力。
二、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改革實踐
在筆者學院,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分為數車和數銑兩部分,分兩學期開展教學。現以數控車削的編程與操作課程為例進行教學改革實踐。
1.教學計劃的修改
該課程現在采用的是“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模式,共安排12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42學時,實訓教學中仿真教學20學時、機床操作60學時。在課程改革中對此進行了調整,見表1、表2所示。
將理論的42個學時縮減成20學時后,整合到實訓教學的仿真實習中。在仿真教學過程中,保證每位學生都有一臺裝有數控仿真軟件的電腦,老師講解指令后學生能馬上進行程序的仿真加工,起到了“熱炒熱賣”的效果。
2.教學過程及成果對比
理論教學通常是兩個課時連堂,雖然借助了多媒體,但仍因時間有限,不能將所有教學內容仿真,尤其是無法開展課堂編程練習。理實一體化教學通常是四個課時連堂,每當老師講解完例題,就仿真演示給學生看,然后出課堂練習題,學生自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課堂練習不再是枯燥的作業本練習,而是可見實體的仿真加工(如表3所示),學生自然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較強,知識掌握也更為牢固。
筆者學院本學期的教學改革實踐,在10級數控專業抽取了學習情況大體相同、學生人數均為50人的兩個教學班,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和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兩個班的學生在參加學校考教分離的測試和國家數控車床操作工考證時,顯示出教學結果有較大差異,如表4、表5、表6所示。
本次教學改革讓我們進一步明確,工學結合的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現了工作過程的完整性,體現了源于工作崗位的任務和職業能力的要求,應著力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作者單位:宜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