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學科課程體系,圍繞崗位任務設計課程,是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上個世紀90年代職業教育把改革的重心放在課程內容的調整上,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僅僅從課程內容入手的改革效果是微弱的,首先必須打破的是課程設置,進行課程結構的改革。因此可以說,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結構問題,不是內容問題。只有變革了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的徹底調整才有可能性。
一、項目課程體系的設計理念
1.以校企合作為平臺,構建項目課程體系
為了使課程內容與實際崗位需求相接軌,項目課程體系的建設必須有企業專家的參與。學校充分發揮專業顧問委員會的作用,開展此項工作。企業專家在此過程中主要充當咨詢者和評價者,為教師在課程開發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咨詢服務,評價教師開發的課程產品是否與企業實際情況相吻合。在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環節中,企業專家發揮關鍵作用,其角色是提供工作過程所要完成的任務,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的意見。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符合行業崗位的用人需求。
2.以任務為線索,設置課程
項目課程設置的首要參照點是任務,即先確定圍繞任務設置的課程,然后再確定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或者需要其支持條件的課程。能結合任務學習的理論知識,均要盡可能地結合任務進行學習,要盡可能地把這些知識編制到項目課程中去。
3.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確定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課程內容的確定應當依據本專業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的內容來進行,同時參照國家職業標準或行業標準,否則就會產生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相脫節的現象。
4.以典型產品(服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項目
項目設計要圍繞工作任務來進行,否則就不是職業教育的項目課程。根據項目課程目標,選取工作任務中典型的產品或服務作為教學項目。
5.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組織教學活動
項目課程是以項目活動為學習的主要形式,通過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自主完成從信息收集、工作計劃制訂、工作任務實施、工作成果的評價等完整的工作過程,從而使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
6.以企業評價標準為依據,建立課程評價標準
項目課程的考核標準以企業評價標準與考核方式為依據,借鑒企業的規范、質量標準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制定項目課程考核標準,從知識、技能、素養三方面實施過程考核。
二、項目課程體系的設置方法
項目課程體系并不僅僅指項目課程,而是指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項目課程體系的設置,可按照以下基本方法進行。
一是逐個對工作領域進行教學分析和討論,先確定可單獨設置課程的工作領域。按照“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的任務從上往下地對其進行討論,這既可以確保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邏輯的清晰性,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討論時主要圍繞著兩個問題進行:第一,是否需要針對該工作領域單獨設置課程?第二,如果需要單獨設置課程,那么是設置一門課程,還是幾門課程?
二是有些工作領域可能要拆分為幾門課程。拆分的依據是結合工作任務之間的關聯程度。結合任務對工作領域進行拆分,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所選擇的任務的關聯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任務之間的能力區分度,即不同任務對學生職業能力要求的差異,是否足以使他們需要通過不同課程來培養。
三是有些工作領域的內容要融合到其他工作領域中去學習,融合的依據是教學組織的方便。學校教學亦有學校教學自身的規律,因此在討論課程設置時,往往需要對工作任務進行合適的歸并。
四是設置面向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課程。直接依據任務進行課程設置,相關理論知識盡量整合到項目課程中。但通過這一形式學生能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并不足以滿足他們未來適應多變工作環境對理論知識的需要,且有些理論知識和技能以集中學習效果為好,可確定若干門面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課程。
三、項目課程體系設置需注意的問題
一是嚴格依據工作領域設置課程,避免站在原有課程的角度進行教學分析。
二是直接依據工作領域進行課程設置,不要從支持的角度考慮課程設置。
(作者單位:深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