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公布的2011版新的課程標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家在領會理念的同時,更關注與此前課程標準的變化。如果要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理念更清晰、表述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最近,我們召開了一個座談會,請同學們談談學習初中語文新課標的體會。有的同學說:“哈!新課標給我們減負了,再不用會寫那么多漢字啦!”誠然,修訂語文新課標目的之一,是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以便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但是外部的“減壓”,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為了給學生留下更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毛澤東曾經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實踐證明,要想提高學習成績,必須調動學生的自我驅動力,即增強“內在”的積極性,那么同學們要“內增”些什么呢?
——要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同學們要有自覺意識,讓自己創造性地學習。學習貴在自覺,讀書重在發現,為此新課標強調學生讀書時的“感悟”,“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如果學生主觀上沒有學習的愿望,外部加的壓力再大,也是徒勞的。被動地學習,既不會有所發現,更不會有所創新。只有努力地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培養自學能力。一個人自學能力的強弱,往往是其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形成自學能力,比具有知識更重要,就語文而言,語文能力的提高,新課標強調“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多讀多寫”,是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要養成自學的習慣。人們常說,“習慣決定未來”、“習慣決定命運”,我們發現很多成功的、優秀的人都有很好的習慣,好習慣幫助他們成長和成功。新課標中多次用到“養成”一詞,即“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養成默讀的習慣”,“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從這些表述中,我們看出在義務教務階段,正是學生生理發育并逐步成熟的階段,如果我們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那么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外面不“加壓”,也可以自己自覺地認真完成各項學習的任務。
——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語文的方法很多,其中傳統語文教育提倡“積累”,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新課標多次提到積累:“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應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同學們只有多記誦、多積累,才能“厚積”而“薄發”。
——要善于“運用”。讀書時學習運用是更重要的學習。“運用”也是新課標中特別強調的。新課標的核心目標就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也就是讓學生在語文的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語文。“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語文規律的運用”,字不寫不會,文章不讀不能體會內在的意蘊,口語交際如果身處具體的情境中也不能具備很好的傾聽、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寫作和綜合實踐就更需要學生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擴寬語文學習的空間。
如果我們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主動地學習語文,并善于把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語文實踐中去,那么同學們的語文素養一定能提高!
以上拉雜地談了我學習語文新課標的體會,如果同學們也認同的話,就讓我們共同去實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