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的時候,我在職場中打拼得非常辛苦。覺得自己該做的都做了,該努力的都努力了,然而上司仿佛永遠都對我的勤勉視而不見;該有的業績我都有了,該為公司賺來的利潤我都賺到了,然而比我平庸的同事卻比我提拔得更快。為此,我憤然辭職。再換一家公司,數年后又是相同的結果。愛因斯坦說:“上帝不玩擲骰子的游戲。”可見,我遇到此類不公,絕非偶然。
與我交好的人力資源部同事在與辭職后的我私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性格決定命運,不是能力。”
琢磨了很久,我邀請他們全家和我們一起出去自駕游。
我們一起釣魚、一起宿營。身處大自然,人會很容易打開心扉,講出許多都市里不便講也不想講的東西。他指著大山和溪谷對我說:“山最高的地方是沒有樹的,溪谷回環的地方卻是草木叢生;水流很急的地方是沒有魚的,但凈水深處卻是魚鱉聚集。如果你能從自然之道中有所領悟,以你的才干,肯定會有一番作為。”
回去之后,我請他把這段話發給我。于是,他便用電郵將《菜根譚》中的這段話發了過來:山之高俊處無木,而溪谷回環則草木叢生;水之湍急處無魚,而淵潭渟蓄則魚鱉聚集。此高絕之行,偏急之中,君子重有戒焉。
郵件末了,他還加了一句:你為人處世,問題就出在“高”、“絕”、“偏”、“急”這四個字上。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我喜歡追求卓越,并且很會展示這種卓越。然而身處團隊當中,高處自然不勝寒。另一方面,我向來耿直,非黑即白,不知不覺中也得罪了不少人,也損失了一些客戶。性格中的偏激好強,讓我總想快過別人半拍,甚至快過上司半拍。現在想來,這都是職場大忌。因為沒人點撥,年輕時的我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職場混了多年之后,我才領悟到“草木叢生、魚鱉聚集”的人際關系是何等重要,遠遠超過個人的才能。而要具備這樣的人脈,就必須參悟“溪谷回環、淵潭渟蓄”的妙處所在。
等我再次進入一個新的職場,我開始仔細觀察老板為人處世的細節。我以一顆求教的心,隱藏自己。一面踏實勤奮地做好本職工作,另一方面默默向老板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凡事我都會問自己若遇到這類情況會如何處理,然后觀察老板如何處理,再作比較,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處事”這門功課一定是在大量的職場實踐后揣摩而得的,許多奧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有一次,一位客戶嚴重違約。我以為老板會火冒三丈、據理力爭,不曾想他竟然依舊從容地看著報紙,滿面笑容地打著電話。還預約了高爾夫球館,請他們來玩。球場上他們聊了什么我不清楚,只知道每個人都神態輕松。作陪的商人和違約的客戶也談笑風生,晚宴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違約的客戶不但道歉,而且愿意支付違約金。
后來我才知道老板請來作陪的商人和這位客戶的生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老板那天查閱的報紙,上面也刊登著一些對違約客戶不利的信息。此事老板處理得滴水不漏,省下了打官司的人力財力,更招待了客戶、拉攏了感情。老板以關系網來維護關系網的作法頗有“溪谷回環、淵潭渟蓄”的神韻。最妙的是他那種和煦從容的處事風格、以禮服人的儒商氣質。
從老板身上,我學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老子說:“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自以為是的高枝容易折斷,謙卑俯伏的小草充滿韌性。別人恃才自傲,他卻虛懷若谷;別人爭破頭顱,他卻以退為進;別人趾高氣揚,他卻不顯不炫;別人賣弄口才,他卻多思慎言;別人你斗我爭,他卻韜光養晦;別人拿放不起,他卻能屈能伸;別人愛憎分明,他卻善待仇敵……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看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若能如此,便能在職場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