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亮,出生在教師家庭,畢業于武漢大學,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參加工作。簡歷很簡單明了,但是翻開工作歷程的那一頁,卻寫滿了榮譽與艱辛:工作半年即提前轉正,被公司列入重點培養對象、參工即全面負責橋梁施工、2011年提拔為施工主管、現任安邵高速TJ2標段二工區副工區長……
張希亮同志始終活躍在施工的第一線,用他的智慧和勤勞克服一個個困難,圓滿完成每一項任務,續寫著他的工作歷程,“急先鋒”的稱號放在他的身上,名副其實。
不畏艱辛,迎難而上
2009年底,張希亮同志被公司安排到公司最困難的項目——位于湘西的張花高速項目。由于湘西地區山勢險峻,民風彪悍,橋梁施工難度大,條件非常復雜。雖然從未接觸過橋梁實體的施工,但是他不說二話,毅然獨立接下了牛欄溪高架橋的施工管理工作。為了盡快的了解和熟悉橋梁施工的各項工藝,他“白加黑、五加二”的圖紙不離手,不懂就請教,請教同事、請教勞務技術員,甚至請教工人。很短的時間,他就掌握了一線的所有資料和施工工藝,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施工規劃,獲得了項目領導的贊賞。此后排除種種困難,順利的完成了樁基工程,下部構造也進入正常施工。
2011年初,由于安邵項目環境復雜,且地質條件復雜,橋梁樁基施工難度較大,公司將張希亮同志調往安邵高速項目,直接肩負起了三座橋梁的施工管理任務。在樁基施工過程中,他下到每一條樁基中,核對地質資料,考慮溶洞和塌方的處理,確保工人作業安全和樁基成孔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張希亮同志很好的詮釋了“不畏艱辛,迎難而上”。
黨員帶頭,恪守職責
作為一個黨員,張希亮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一直以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堅守崗位。他說:“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好本職工作,就根本沒有權力去要求別人做好”。無論是任施工主管還是副工區長,張希亮同志也帶動工區的的同事積極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以及棘手的問題,雖然只有26歲,但工區的所有同事和勞務隊伍都愿意聽從他的安排和建議,他當之無愧的擔當了黨員帶頭,恪守職責的急先鋒。
年輕、有活力、頭腦靈活,思路清晰、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是項目上上至領導下至工區施工員對張希亮的評價。他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讓我們堅信在以后的漫漫職業生涯中他會繼續地加倍努力,燃燒自己的青春與活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業務技能水平,在建筑行業發揮出他應有的水平,為國家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