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出了現代職業教育要圍繞“一個中心、四個轉變”,全面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逐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中心,開展創新工作。
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學生綜合能力因為職教不同于普教,現代職業教育不同于傳統的職業教育,所以要辦好現代職業教育,我們必須面向市場,服務企業,依托行業,依靠政府來研究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我們必須按照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職業教育工作精神,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落實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務實的精神,有條不紊地做好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
目前,在我國最失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難進行的教育是職業教育;我們在有效實施職業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是三難一擔憂:一難是招生難。生源日益減少,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教師無耐,招生壓力大;二難是教學難。學生基礎太差,零錄取,有的學生連1/3+1/2=?都不知道,英語26個字母甚至都認不全,教的很累,收效甚微;三難是管理難。學生素質偏低,獨生子女多,偏激,任性、自私,有時付出很多,效果很差。由于親情招生,對于自己所招的學生能否就好業又很擔心,這三難一擔憂除外界因素影響外,更重要的還來自于內部的影響因素,由于招生難,為了保證招生數量,學生入學時就被招生老師的承諾,學校的就業安置協議給學生吃了定心丸,使本來不愛學習,不愛吃苦、玩心較重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壓力和動力,使本來難教,難管的學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舉步維艱,教學質量很難保證,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很難形成。學校的招生、教學、就業很難形成良性循環,更談不上學校辦學品牌的形成,從而失去了招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使招生難上加難。而學生就好業,需要的是有很好的就業能力,否則再好的崗位不會屬于他。它不是靠企業的好壞這種“西醫療法”能根本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如中油吉林化建這樣的好單位,學生流失也近三分之一,所以破解上述三難一擔憂問題,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另外從教育部領導講話中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質量的高低和品牌是否能形成的標志是什么,應該說靠的就是學生較高的綜合就業能力,換言之,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形成了,學生就能被企業接納,并長期聘用。學生就好業了,家長也就放心了,教育就和諧了,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宗旨就實現了。所以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就是要緊緊抓住提高學生綜合就業能力這一中心開展工作。
實現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這一中心,我們必須遵循兩個原則,實現四個轉變。兩個原則:一是以品牌教育為目標的方向性原則。二是以提高學生綜合就業能力為中心的有效性原則。今后凡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就業能力的工作和做法就應該堅持,否則摒棄。四個轉變:一是由部門德育教育向全員德育教育轉變,這是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的關鍵,做好此項轉變,學生處必須發揮好全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統領作用,班主任必須發揮好班級德育工作的核心作用,學校爭取一切可以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和力量。人是有感情的,教師是講道理的加之學校及時的引導,有效的管理,發揮學生處、班主任在學校與班級德育教育的核心作用,學校就一定能夠營造一個全員德育的工作氛圍和環境。二是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解決傳統的講理論體系,講知識的連續性,而不注重就業能力形成的問題,這是我們能否順利實施好教學改革,形成辦學特色,辦學品牌的關鍵。解決觀念問題。三是由學科教材本位向以學生綜合就業能力提高為本位的轉變,解決教材為誰服務的問題,如果現代的教材與職業就業能力的形成完全相匹配的話,就不會提倡校本教材,校本科研,所以我們應堅持教材創新。四是教學手段、途徑、理念向現代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綜合能力提高這一中心上轉變,現代教育規律主要是因才施教、能力本位、注重實踐,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如杯子的體積是用微積分計算的呢,還是用量杯去量的呢?哪一種更適用于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實際,這是我們研究的永無止境的問題。
我們在明確一個中心、兩個原則、實現四個轉變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逐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中心,開展創新工作。
第一,按照國家德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豐富學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內涵、內容、途徑及實施辦法,發揮德育教育與學生有效管理相融合,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第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為核心,以實現學生就業人崗匹配這一任務為統領,改革實施好學校的教學模式,教會學生如何做事。
第三,為有效實施德育模式、教學模式,我們必須抓好班主任為核心的德育教師隊伍,以專業教師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從調研、規劃入手,以達標培訓為切入點,做好隊伍建設工作,這是學校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的關鍵。
第四,按照教學模式建立的要求,遵循一個中心、兩個原則,建立學校各長線專業的課程標準。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提供保障,為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和可能。
第五,以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考核,教師落實課程標準的效果考核,特別是以課程標準中一級課程標準的落實程度為考核重點,有效建立學生綜合評定,教師工作績效考評機制,實施有效考核,強化教育教學的導向性和實效性。
第六,按照現代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能形成的實訓需要,完善好現有實訓室,規劃、建設好擬建實訓室,強化實踐教學,使之與學校發展規模相匹配,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技能形成提供保障。
只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這一中心,遵循方向性、有效性原則,以學生做人、做事兩項教育為支撐,借助德育、教學兩個模式,依靠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德育隊伍,以專業教師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大力推進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改革與創新,我們一定會擺脫現在的困難和擔憂,逐步形成學校的的教育、教學特色和品牌。
參考文獻:
[1]陳建波.結合中職生的特點談其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1,(14).
[2]梁熠葆,王曉江,羅懷曉.基于能力本位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