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學研究證明,十幾歲的初中生年齡尚小,注意力不易穩定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了。那么,如何在歷史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所有學科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求知探索的內驅力。由于傳統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滯后,一支粉筆、一張嘴,加上歷史知識的過去性、不可重復性等特征,其結果是講者乏味,聽者索然,學生的興趣很難調動起來,也就談不上自主學習了。初中我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案中體現趣味
要讓歷史課堂緊緊吸引學生,教師就應該研讀教材和相關資料,精心編寫教案。如何在教案中體現趣味呢?
(一)我認真地鉆研教材,大量閱讀有關資料,篩選學生感興趣的材料
例如:講“明朝文化”時提到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課文中介紹的較簡單,為加深學生印象,同時讓學生學習我國古代史上這些杰出科學家博覽群書、刻苦鉆研、注重實踐的精神,在教案中我穿插了課文中未詳細提到的關于李時珍“向大自然學習”、“百聞不如一見”的故事。課堂上同學們聽起來津津有味,課文內容記得很牢。
(二)我采用編順口溜、游戲活動等表現所講歷史內容
例如:在講“繁盛一時的隋朝”時,課文內容多,不好記憶,我就和學生一起編了順口溜:“518年隋朝立,文帝滅陳南北一。開皇之治科舉創,經濟繁榮民歡暢。610年運河通,世界最長遠名聞,煬帝暴政義軍出,618年隋朝覆。”然后采用競賽的方法:比一比看誰記得快、記得牢。這樣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地掌握歷史知識,課文重點內容通過編順口溜很輕松地記住了。
(三)巧用歷史漫畫教學,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歷史漫畫以幽默夸張的筆法描繪歷史現象或事件,并賦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歷史現象或事件的本質特征。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適時適度引用歷史漫畫,不僅可使抽象的歷史概念形象化、直觀化,激發學生興趣,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你所講的知識感興趣,或者認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注意力的集中對提高記憶水平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用幻燈機放出歷史漫畫《時局圖》,一下吸引了學生,引起了興趣。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描述,學生對帝國主義各國在中國劃分的勢力范圍,通過圖中各種動物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形象地記憶到頭腦之中;并對當時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導致中國四分五裂,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局有了深刻理解。再如講授《1848年歐洲革命》,用幻燈放出歷史漫畫《梅特涅夾著尾巴逃跑》,加以渲染,烘托氣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并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了“1848年歐洲革命規模聲勢浩大,對反動統治打擊深,震動大,動搖了歐洲封建舊秩序”;同時也使梅特涅這個歷史人物深刻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四)精心設計板書
通過精彩的板書設計,教師可以把課文內容重點、關鍵提綱挈領地歸納,學生也可以一目了然,過目成誦。板書設計時,教師應該巧用彩色粉筆,標明重點,畫龍點睛。這樣也便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強化歷史知識的記憶。
二、教法中貫穿趣味
孔子說過:“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要讓學生保持“樂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須改革創新,靈活有樂趣。
(一)用活動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
如講“唐朝的衰落與滅亡”這一課時,讓學生講出各自所知道的有關歷史上唐朝衰亡的故事,引發學生討論:唐朝衰亡有哪些社會根源?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龍現琴: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及其親屬。
學生蔣琦煒:安祿山等人的藩鎮割據。
學生黃永鵬:老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不斷。
……
他們的這些見解大都來源于平時看到的影視作品或書籍,與真正的客觀歷史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就表明他們有很大的興趣。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首先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和求知欲,然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有關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歸納出問題的實質來。
(二)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從單純地講授知識,轉變為設計教材、啟發學生學習;學生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為自主學習、開拓智力、發展能力。歷史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活生生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音響刺激感官,使學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悅,產生樂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情景感染,情緒體驗,內心產生共鳴,得到啟迪,產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寓教于樂。
盡管歷史無法象物理、化學實驗那樣再次讓我們去經歷和體驗,但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歷史文物或歷史遺址,攝制成錄像片,拍成照片,連同歷史過程的影視實錄,在客觀真實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現代技術使文本、圖形、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編輯成多媒體輔助課件。例如在教“中日甲午戰爭”時,可利用電腦剪輯而成的“甲午海戰”電影片段給學生觀看,學生在影片中真切地感受到這場戰爭帶來的震憾。這次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和強烈的民族自強自立的決心,而且形象逼真地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創造歷史情感,打破時空限制,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感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積極性。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歷史教學實踐中可能還有很多有效可行的辦法有待探索。我會不斷學習、摸索,從而更好地利用這些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溧陽市上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