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中的探究性試題,顧名思義,就是圍繞一個問題情境,提出觀點,分析探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陳述觀點,研究討論。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在立足文本的前提下,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有目的的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合理性。那么,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探究試題,又是怎樣設題,如何解答呢?
首先,解答實用類文本的探究試題,要注重理解性探究。一般情況下,理解性探究試題常常要求考生理解文句、段的含義;分析文句、段的作用;或是解答文段這樣寫的原因,或闡述傳主做某事的原因;有時還設問為此句、段的有怎樣表達效果,有什么好處、妙處等。探究這類試題,最好是從結構、內容兩方面進行準確理解。一般說來,答作用題,一要準確把握內容的作用,文段在內容方面是如何緊扣文題,概括交待內容的,又是怎樣強調寫作要素、豐富文章內容的;對文章的主旨內涵是怎樣進行突出強調的,又是如何揭示文章的主旨內涵的。二要從結構上分析,看一看文段所處的位置,根據文段所在的不同的位置分析解答結構的作用,如文段在開頭常常是引領下文,統領全文,為下文作鋪墊等;位置在中間的文段多是承上啟下,轉折過渡;文段在結尾常常是照應上文,前后呼應,總結全文,升華主旨,深化中心等。第三,如果涉及到妙處、表達效果等,還要與讀者的感受緊密相連,要點明與讀者的內在聯系,反應出讀者所蘊含的情感,例如文章的開頭是如何引起讀者的興趣,是怎樣讓讀者產生共鳴的。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第2題:“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隱居時期。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就是一個需要理解概括的試題。
其次,解答實用類文本的探究試題,要做到分析性探究。這類試題大多要求考生分析文本中某一語段的含義,分析文本自身特征以及分析傳主的個性特征。解題時,要注重結合文本全文內容,緊扣文句本身的含義,充分理解文句的內容。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語言特色展開分析,注重不同的文本類型有其不同的語言特色;探究分析時要關注文本全文的行文結構,準確把握文本內容,要做到結構分析落實到位;特別在分析文段、文句含義時,要注意若有表現手法時,要抓住表現手法展開。這樣,既能準確、具體地把握文句的含義,又能充分體現文句的意義和作用。一般情況,對文句的表現手法的分析探究,要注意文本的語言特點,這一句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是什么句式,作者又是如何表達的,反映了作者在行文過程中的什么語言風格。從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文句的含義,做到分析探究到位。
第三,解答實用類文本的探究試題,要做到評價性探究。評價性探究常常是對文本觀點的探究與評價,要求針對文本中的某一現象或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或幾個觀點,要求考生針對上述有關題目準確提出觀點或準確選擇觀點,然后簡要說明理由,談談自己對此現象、問題、觀點的看法。要想對觀點、問題進行評價探究,考生必須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既要十分清晰地明確作者在文本中敘述了那些事件,提出了那些觀點;又要結合文本的內涵全面具體地分析,做出自己最準確的判斷;同時又要將文本的內涵、自己的理解、與社會現實的聯系等三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給出最準確的判斷,闡明最合理的理由。解題時表明觀點時要立場鮮明,態度明確,切忌含糊其辭;觀點不可絕對,最好具有辯證性,做到既不過分拔高,也不隨意貶低。一般解題步驟為,鮮明地提出自己觀點,要么同意,要么反對;再結合文本的內容闡明理由,陳述實質,解釋內涵;如果試題要求上升到社會層面,則要結合現實,把握社會價值,聯系生活實際,闡明對人生、社會的意義和作用,這樣組合的答案才能更合理、更全面,同時也更有說服力。
總之,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探究性題目,往往是在理解文本內容之后,結合文本內涵的更高層面的考查。它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必須引領學生落實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