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一項重要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交友、治國重要的最基本準則,被寫入了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誠信狀況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價值觀形成,進而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了能真實掌握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筆者以所在的學校的學生為對象,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展開調查。我們于2011年12月25日在我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中,組織了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問卷300份,其中女生105份,男生195份,回收率達93.7%,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1 我院學生誠信現狀
從問卷調查可以看出,當前我院誠信狀況整體還是良好的,大部分的學生很重視誠信問題,但部分學生在某些問題上還存在一些不誠信的想法、做法,主要體現如下:
(1)學業學習上。在學校,大學生根本任務應該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了祖國未來的建設而豐富自己的本領。但是不少學生對學習重視程度不夠,不注重自主學習,將大量時間浪費在上網聊天、玩游戲、談戀愛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有些學生對于平時老師布置的作業、實訓,沒有獨立完成,甚至不加思考直接抄襲了事。真正考試時,作弊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止。在調查問卷“你如何看待考試作弊現象”中,選“深惡痛絕,自己也決不會作弊”僅占22%,而“不贊成,但也不會制止,是老師的事”占40%,“無所謂,現在作弊司空見慣,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占38%。35%學生表示,考試時如果好友坐在后面要抄自己的答案,自己很樂意給他看;表示“不樂意,但礙于朋友面子,只有給他看”的達43%,可見,在學業上,學生誠信缺失現象相當嚴重。
(2)求職就業上。自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每年畢業生人數劇增,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能從中獲勝,不少學生丟掉了“誠實守信”的美德,弄虛作假。比如在自薦書上編造榮譽、涂改成績等;比如在面試時,故意夸大自己能力或者工作經歷。在此次調查問卷中關于畢業生求職簡歷中的修飾現象,62%覺得可以理解,28%認為應該允許,大家都明白有很多水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這個現象要引起我們重視。
(3)經濟生活上。為了保障貧困家庭學生能正常上大學,1999年國家開始推行助學貸款制度,這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于彌補學費、生活費不足,畢業后分期償還即可。這是一項針對困難學生的政策,但不少家庭寬裕的學生卻通過虛假證明申請助學貸款,比如偽造家庭困難情況。在問卷上“如果你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特困生補助時,你會對家境情況如實填寫嗎?”37%的學生表示不會如實填寫,會有所隱瞞,甚至夸大經濟困難程度。不少學生獲得貸款后,沒有用在刀刃上,而用于購買手機、電腦或者談戀愛等。另外有些學生畢業后,拒絕向銀行還款,惡意拖欠。
(4)人際交往上。在學校,學生人際交往的對象無非是老師、同學,在這簡單關系中,缺乏誠信現象隨處可見。比如在班團干部、學生會干部選舉,存在請客吃飯,拉幫結派等不該有的現象。同學之間,互不信任、相互猜疑、說謊欺騙等行為,在學生生活、學習上經常發生,令人憂慮。調查顯示,38%同學認為當前大學生誠信狀況較差,較多人存在失信問題。
2 大學生誠信缺失成因
針對上述現象,溯根追源,我們可以總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如下:
(1)社會環境因素。經過了幾十年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物質生活日漸豐富,但與之相配套的道德體系、法律體系卻還沒有健全,公民道德觀念淡薄,不可避免地出現道德失衡現象。當前,失信成本很低,不少破壞信用的行為發生后,在經濟、法律、信譽上都沒有相應的追償、處罰手段,因此失信行為屢禁不止。
(2)學校教育因素。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也是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提升修養水平的重要陣地,學生的誠信狀況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不少學校只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和文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的教導,同時一些老師光“言傳”不“身教”,不以身作則,說話不負責任,學術論文抄襲,給學生起了更壞的榜樣。另外,學校有關誠信方面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很少,無法對學生平時學習、生活表現進行詳細記錄,因此他們思想品德水平難以量化來衡量。由于沒有相應的約束制度,學生就不會對誠信問題加以重視,從而思想上放松,體現在行為上的種種失信行為自然而然出現了。
(3)學生個人因素。大學生出現種種誠信缺失的現象,社會環境、學校教育都不過是外因,真正的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大學生本身。在學校里,學生接觸最多的還是自己的同學,所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給身邊的人造成影響,當然,別人的行為也會成我們模仿的榜樣。現在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思想能力強,但很多學生功利主義、從眾心理嚴重,看見別人做不誠信的事,不去制止而是模仿,從而自己也就不誠信。有的甚至認為自己誠信會吃虧,這些不誠信的同學,他們之間互立“榜樣”,從而導致大學生誠信危機加重。
3 大學生誠信問題的思考與對策
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修身成才之基。很多大學生對社會上種種失信行為非常痛恨,但在真正涉及到利益時,就會矛盾、彷徨,甚至自己也做出不誠信的事情。我們認為,針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需要從以下方面應對。
3.1 在社會上營造濃厚的誠信氛圍
當前高校都是開放性辦學,誠信道德建設直接受社會環境影響,而社會上講誠信的大環境如何,直接影響高校的道德水平。因此,我們必須要在社會上培養誠信守信的道德文化,塑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營造誠信氛圍。首先,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應該起帶頭作用,通過自身講信用樹立形象,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從而贏得民心,獲得人民擁戴。其次,要健全相應的失信懲罰制度,對不誠實,不講信用的人,要給予相應的處罰,對造假、欺騙、欺詐等行為予以重懲。再次,要利用新聞媒體、廣告電視等工具,多宣傳好人好事,誠信事跡,并對這些行為給予表彰,從而在整個社會營造出誠實守信的氛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才能培養出誠信的大學生接班人。
3.2 在校園里創造誠信的環境
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也是提高品德修養,塑造健康人格的陣地,因此在校園里創造誠信環境尤為重要。入學教育活動是大學生受教育的開始,一般都包括有“立志”、“奉獻”、“責任”和“法制”等必要的內容,鑒于“誠信”在學生品德中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把“誠信”教育也納入,讓大家都知道在“誠信”面前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提高誠信的約束的規范作用。其次,我們應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用大量正面的例證營造感恩與誠信的良好氛圍,通過一支思想政治過硬、作風干練、注重誠信道德的教師隊伍言傳身教,真正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在學生中強化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把誠信教育、誠信意識的培養、誠信文化的積淀與學校的思想道德建設相銜接,從而使誠信意識、誠信道德、誠信規則、誠信價值判斷能有效地作用于大學生,并使之內化為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次,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者除了要注重以誠實守信的典型來教育廣大學生,通過宣傳,在大學生中形成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良好氛圍外,還可以憑誠信為指導原則選拔優秀學生干部,將缺乏誠信的學生干部清退,在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評選、團員推優入黨的審批中注重誠信方面考察,選拔那些重誠信、成績好、工作認真的學生入黨,激勵學生以誠信為本、學習中求優、工作上求強,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德才兼備。
3.3 在學生中建立學生誠信記錄
誠信不能全靠個人自律,更應該有相應制度約束,因為如果不守誠信的行為沒有給予相應的懲罰,那么每個人因為覺得吃虧而很快就拋棄他堅持的誠信教育。相反,如果他看到或嘗到不守誠信帶來的可能終生都消化不了的苦果,他就會對誠信問題認真重視。在我院,從新生入學,我們就開始給每個大學生建立個人誠信檔案,詳細記錄個人的基本情況、品行評價、學習情況、信用狀況及獎罰記錄。同時將以該記錄作為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直接衡量學生的推優評先、升本學習、就業推薦、貸款助學等。對于學生不守信用的行為,要根據相應的管理制度給予懲罰,還要在檔案上記錄,提高學生失信的成本與代價。同時將誠信檔案開放,單位錄入、學生就業、貸款申請等業務辦理時,可以對學生信息進行查詢是否存在不誠信的行為,從而提高震懾力度,從制度上約束大學生的信用風險。
4 小結
誠信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要求,也直接影響著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興旺發達。我們只有切實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才能培養出具體誠信人格、精神的接班人,才能更好地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