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日漸激烈,企業外部環境越來越呈現復雜多變的特點,如何保證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就成為擺在企業面前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在不斷適應內外環境的過程中,企業逐漸發現加強財務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然而要有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就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并合理把握財務管理的特點。
關鍵詞:財務管理;意義;原則;特點;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071-02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意義
企業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諸多內容和要素,這些內容和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決定和影響企業管理過程的有效運作。細致劃分這些內容和要素,可以劃分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四個方面。每個層面都獨立運作,但又離不開其他三個層面的支持。其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其他層面正常有效運作的基礎和根本。沒有財務管理作支撐,企業管理就很難實現正常運作,更遑論預期目標的順利實現。具體而言,財務管理就是財務管理主體借助和利用一定的財務管理手段和方式,對企業經營管理運作過程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和全面控制,旨在規范企業運作過程及構成環節,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講,財務管理是企業自我經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有效體現,也是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實施財務管理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主體性和能動性的集中體現。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態勢的日漸激烈,企業面臨的財務關系和資金運動將更加復雜。為了保持企業財務關系的有序穩定,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健康發展,必須要按照一定原則進行財務管理。
1.收益與風險均衡原則。隨著地區之間經濟往來的日漸頻繁,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明顯,各種不穩定的因素開始涌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體制轉型、政治體制轉軌、文化形態轉變交織并進、催化互動,成為現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社會發展快速化、經濟發展加速化、企業競爭激烈化、經濟關系復雜化的態勢不斷趨于明顯,增加了企業管理的難度,各種市場風險和不穩定的因素隨之產生,極易造成企業生存發展的不穩定,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麻煩和壓力。市場經濟發展的縱深化使得企業的財務活動必須冷靜面對和有效適應各種環境風險,這些風險既有來自外部環境的,也有來自企業內部環境的,外部環境主要指市場風險,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風險,內部環境主要指由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誘發的生存發展風險。內外環境風險的存在及其對企業生存發展的負向影響,要求企業必須正視并能夠有效化解風險。從財務管理角度來看,就要求企業對每項財務活動都要進行全面分析,著重分析其收益性和風險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弱化風險,提高收益。
2.利益協調原則。對于多數企業而言,企業主體包括企業經營者、管理者、所有者、決策者、員工、消費者等。雖然經營者、管理者和所有者在一些情況下屬于同一主體,但這并不否認企業主體涉及層面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企業利益統一的背景下,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標,代表不同的利益傾向。所以,企業是由不同的利益群體組成的有機體。不同利益群體的得失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心態和價值取向,甚至會導致企業人力資源流動的無序混亂。一些主體在利益失衡的格局中越來越難以理性化地把握自身的位置。這些都是企業財務管理必須要考慮和顧及的主要方面。企業財務管理涉及的利益主體較為廣泛,這些利益主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彼此制約,共同影響著財務管理的正常運作。有效協調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需要重點協調債權人與債務人、所有者與經營者、企業與員工、投資者與受益者之間的關系。
3.突出重點原則。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較為復雜,需要管理主體細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管理主體可以根據財務管理的全面情況,根據重要程度和緊迫程度進行排列組合。對于多數企業而言,在各個發展時期,全面系統地查找財務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是有效開展財務管理的首要前提,必須綜合分析影響財務管理的各種內外環境要素。根據分析結果,判斷管理內容中的重要內容和次要內容,重要內容就是財務管理過程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次要內容就是財務管理過程中可以暫緩的方面。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發現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哪些是需要馬上解決的、需要著重考慮的,哪些是可以暫緩的、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從而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途徑和辦法。特別是把各種因素相互關聯和對應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分析,為財務管理的科學決策和全面規劃提供理論與事實依據。目前,適應市場變化和需求是企業實現健康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關鍵,而這又有賴于企業產品的適銷對路和服務的優質高效。企業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越適應市場需求,就越能夠獲得發展機會,其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就越能獲得提高。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重點要在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上,著力發現和培育新的產品市場,確定生產規模和發展方向,制定銷售策略,不斷提升企業的發展力和競爭力。
4.前瞻性原則。財務管理要基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制定、實施、評價和優化的實際情況,合理制訂計劃,緊扣企業發展走向,卓有成效地開展相關活動。從目標層面上看,財務管理主要是為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財務信息,這些信息大致分為“判斷導向”和“發展導向”兩種類型,判斷導向的評價強調的重點是過去的績效,為判斷哪些方面應該糾正和如何有效地衡量已實施的財務管理提供基礎。而發展導向的評價更加關注的是改進未來的績效,確??冃ьA期清晰明確,識別通過相關評價的基本方法,一方面修正和調整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另一方面改進現有企業管理的方式和方略,進而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績效和水平。
5.收支平衡原則。收支平衡是企業資金實現有效運轉的基礎,也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目標?,F實中,多數企業將收支平衡視為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并在現實經濟活動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持收支平衡。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忽視收支平衡,出現了企業資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不僅造成了企業資金周轉的中斷或者停滯,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作和有序穩定,使得企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甚至有的企業因此而面臨衰退、瓦解的風險,或者面臨被淘汰的威脅。這正是基于此,保持收支平衡被提升為戰略管理的高度加以重視。在此背景下,企業就需要廣開財源,嚴格控制支出,節約工作成本,并結合企業經營管理實踐及時調整資金周轉,保持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
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財務管理逐漸形成了如下四個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決定和反應財務管理的本質。盡管不同的企業之間在財務管理方面具有不同的要求和內容,但是綜合性、票流與物流分開性、效益性和均衡性仍是多數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
1.綜合性。綜合性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首要特點,尤其大型企業的財務管理更能夠體現出綜合性特征,這也是由大型企業業務的綜合性所決定的。例如,連鎖企業總部會對其所屬的各個門店的財務狀態進行統一核算與管理,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會設置區域性分部,區域性分部對區域各分店進行財務核算,企業總部再對區域性分總部進行財務核算。企業統一核算具有多層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主要包括采購貸款的支付結算、銷售貸款的結算、企業資金的籌集、企業資金的調配等。企業下屬的各銷售門店通常不設有專職的財務人員,區域總部統一對各銷售門店進行核算?,F實中,一些企業的銷售門店與企業總部不在同一區域,各銷售門店可以直接向當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登記。區域性總部要按照總部要求定期匯報區域各銷售門店的經營狀態、財務情況以及各項財務制度的執行和落實情況。
2.票流與物流相分開。統一性表現為企業總部的統一核算,也表現為企業統一進貨和統一配送。企業之所以要統一核算、統一進貨和統一配送,其原因就在于企業要保持原材料、產品、服務的高質量,切實保證企業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質量與水平。由于企業實現統一核算、統一進貨和統一配送,所以企業的票流與物流是相互分開的,而不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就需要財務部門必須與進貨部門保持緊密聯系和配合?,F實中,企業的財務部門在支付進貨的貨款時,就需要對進貨部門轉來的稅票和簽字憑證進行認真、細致的核對。有的企業的財務部門對進貨部門提供的稅票和簽字憑證不進行細致核對,就會造成企業資金的流失,進而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效益性原則。企業效益是一個綜合概念,主要由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組成,其中經濟效益是企業追求的首要效益,它反應企業經營管理的績效和水平,經濟效益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持續性。社會效益是企業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過程就是其社會效益的實現過程,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生態效益是生態經濟和生態文明背景下產生的企業效益,企業在追求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過程中,必須要樹立生態意識,注重保護生態環境。這三個方面共同決定企業效益的總體水平,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會影響到企業效益的實現。可以說,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就是企業效益實現的過程。
4.均衡性原則。企業利潤是各個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企業就需要按照企業發展的整體目標,結合各部門具體情況,按照地位平等、利益均衡的原則進行財務管理。各部門也應該遵循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開展經營管理活動。
參考文獻:
[1] 肖國云.企業財務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劉娥平.企業財務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