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食品產業需要通過集群創新來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壯大河南食品產業,為中國的食品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著重從產業鏈角度來研究如何創新發展河南食品產業集群。對于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鏈創新來說,企業之間應實行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拉長食品產業鏈條;在不同規模的食品企業之間建立定期協商機制;因地制宜,發揮各個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進行區域合理分工,依托優勢龍頭企業完善相關食品產業鏈條。
關鍵詞:食品產業集群;產業鏈;創新發展;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175-02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河南食品產業集群化發展迅速,對河南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穩定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河南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河南食品產業的發展,導致河南食品產業大而不強,所以河南食品產業需要通過集群創新來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壯大河南食品產業,為中國的食品生產做出更大的貢獻,研究河南食品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河南食品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可以集聚優勢,降低成本,增強河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可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及相關產業發展,還有助于河南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等[1]。
國內外學者關于產業集群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產業集群創新的外部因素上[2],比如:產業集群所處的空間、區域,產業集群內的相關制度和政府相關部門等在集群內施行的政策等,本文將研究視角轉向產業集群內部,從集群內部探索影響因素,側重研究產業集群的產業鏈及產品等如何創新,進而促進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產業鏈現狀
河南食品產業鏈條較短,部分企業原材料供應不穩定。例如:漯河雙匯、南街村等大型食品企業集團,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等,由于本地相關食品產業鏈不完善,上游產品生產基地不穩定,僅僅食品類生產原料就有幾十種需要從外地購進,例如:生產火腿腸所需要的玉米淀粉、生產方便面的一些小麥粉等本地都無法保質保量供應,需要從外地大量購入,增加了企業生產的成本。
產品結構上,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能供出口的產品更少。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將不利于河南食品企業應對日臻激烈的市場競爭[3]。
二、影響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產業鏈升級的因素
影響產業鏈創新的主要因素有產業及產業鏈的技術經濟及供應、市場、要素、企業和企業家及政府政策。
產業及產業鏈的技術經濟及供應,反映產業的特點和國家產業基礎。產業鏈不同環節關鍵要素,比如:知識、資金、勞動及信息需求、規模經濟性等均往往不同。產業的技術經濟組織特點及各國的基礎是影響產業鏈創新的基本因素[4]。
市場情況主要是指市場規模的大小以及成長性狀況,市場結構情況等。如果市場規模大、成長性好,那么有利于企業獲得規模經濟收益和激勵產業鏈創新。市場結構是指市場的競爭與壟斷狀況,如果某國某產業的上游零部件或者原材料供應被別國企業控制,則本國企業發展和創新成功的難度就會加大。要素及資源稟賦狀況包括人、資金、技術等市場的情況。各要素市場的問題往往不相同,例如:一定時期市場資金供應能力與國家儲蓄和供應方式都有關系,有些產業需要較大的資本投資,如果該國沒有規模較大、獲得信息成本相對較低的資本市場,那么該產業鏈的創新就會比較困難。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以及其掌握的企業,企業家進行創新相關的決策,企業家控制的企業是實現創新的組織實體[5]。
政府的政策也可以促成產業及產業鏈創新,當某一產業鏈基礎較薄弱,創新所需的協調靠市場機制信息成本過高,規模經濟顯著,存在資源和利益的沖突等市場失效或者部分失效問題的時候,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顯得很重要[6]。
三、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產業鏈創新存在的問題
1.集群內企業分工不科學,上下游企業銜接不緊密。集群內企業的“外包意識”普遍較弱,存在大量“小而全”的企業。而且,大部分地區產業集群的核心產業不完整、產業鏈條過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銜接不緊密,產業集中度較低,上下游和外圍服務企業配套不緊密,金融、研發、廣告等外圍服務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行業協會不夠發達,缺乏為其培養專用性人才的完整培訓體系,導致河南食品產業整體市場競爭優勢不突出。
2.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產業鏈各環節關聯度不高。河南省食品產業集群企業眾多,但大多生產的產品雷同,從一個企業到另一個企業,它們所生產的食品在種類、生產環節及生產工藝上都很相似,集群內企業間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整條食品產業鏈條各個環節之間關聯度不高,造成河南省部分食品產業集群不能算是典型意義上的產業集群,而僅能算做產業“群”,即,這些產業“集群”,往往是由一個個相互獨立的企業在一起扎堆集聚起來。
3.河南食品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發展滯后,產業鏈不完整。河南食品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幾乎有一條共同的發展軌跡,即企業往往是雖小而全,追求“獨立自主”,食品產業鏈分工合作不深入,不夠細致,制約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導致企業生產效率較低,相關技術創新滯后。而對于農民來說,主要是“原料基地—食品工業—食品市場”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食品企業與農業生產者之間沒有建立起穩定的產銷關系,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分散的農業生產提供的原料在品種、品質、規格等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食品工業生產的要求。
四、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產業鏈升級的措施
1.集群內應實行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拉長產業鏈條。促使企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建立既有專業化分工又相互促進的產業網絡體系,提高合作效率,使企業獲得雙贏,通過聚集經濟與乘數效應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整個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產業集群通過整體運作,可以大大提升集群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以有影響、有優勢的大型食品企業為龍頭,吸納配套關聯企業,依據個體優勢,合理分工,使得河南省抱團兒發展的大中小食品企業面對各種不利因素的時候,能夠群策群力顯身手,借力發力謀發展。
2.不同規模的食品企業之間應建立定期協商機制。由于進入門檻較低,造成了河南省食品行業大企業較強,小企業過多,缺乏有實力的中型企業的發展現狀。如今,雙匯、三全、思念等龍頭企業,通過做大做強占據了行業金字塔的塔尖位置。它們利用自身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努力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價值。同時,大中小企業之間應該定期進行協商,例如:商討大企業在做大的同時,產品結構如何轉型,如何主動把低端市場讓給廣大中小企業,快速培育中型企業,優化食品產業鏈等,這對于做大河南食品行業的市場“蛋糕”具有重要意義。
3.因地制宜,發揮各個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進行區域合理分工。依托優勢龍頭企業分別完善肉制品加工產業鏈、糧食加工產業鏈、飲料生產產業鏈以及綠色無公害果蔬加工產業鏈等,與此同時,帶動與相關產業鏈緊密聯系的第一、二、三產業迅速發展,配套功能不斷增強,使得河南食品工業向原料基地化、生產專業化、管理標準化、市場品牌化邁進。例如:對于肉類食品加工業,要緊密結合各地的產業優勢和特色,按照突出重點,主攻特色,拉長鏈條,完善體系的發展原則,大力發展低溫肉制品,并以此為依托,拉長速凍方便食品、傳統肉制品產業鏈條,著力打造集養殖、加工、精深加工為一體,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保障的肉制品產業生產鏈。
而對于小麥粉及其制品加工業,應該引導小麥等面制品加工業向專用化、功能化、營養化和保健化方向發展,強化純天然成分工藝,滿足人們對食用品質及營養方面的需要;積極開展小麥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開發麥胚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拉長小麥加工產業鏈條。
綜上所述,對于河南食品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鏈創新來說,第一,企業之間應實行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拉長食品產業鏈條;第二,在不同規模的食品企業之間建立定期協商機制;第三,因地制宜,發揮各個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進行區域合理分工,依托優勢龍頭企業完善相關食品產業鏈條。
參考文獻:
[1] 劉永奇,王彥武.2008年河南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 騰堂偉,曾剛.集群創新與高新區轉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 王德章,趙大偉.產業競爭優勢模型:基于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5).
[4] 羅輯,張其春.區域產業競爭力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 錢志新.產業集群:區域經濟發展新亮點[N].中國經濟時報,2003-10-28.
[6] 朱英明.中國產業集群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