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都開設的必修課程之一,目前統計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四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找到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教學模式。
關鍵詞:統計教學;實際運用;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270-02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統計學已經在經濟、軍事、醫療、農業、氣象、文化、公安及人才管理甚至家庭生活等諸多領域運用,尤其是在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統計學已被教育部列為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統計學一方面用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們的實際運用能力。其中第一方面的能力融匯于整個教學過程,但是經濟管理費非統計專業的培養目的不同于統計專業,非統計專業中統計作為專業通用能力開設的,其目的是學以致用,使得學生能夠學會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并運用它,為自己將來從事的專業服務,學生們最終的目的是將學到的東西運用于實際。所以筆者認為在經濟管理類非統計專業的統計教學應該加強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為了實行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學教學模式,筆者認為我們要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四個方面著手改進,來探討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教學模式。
一、樹立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教學思想
經濟管理類學生培養目標對應的崗位多是金融、會計、營銷等行業。它的培養目標不同于統計專業,非統計專業中統計課程是作為專業通用能力課程開設的,其教學的目的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統計學家,而是要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能夠有意識的加以運用,在學習中獲得應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為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專業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教學思想。
1.應遵循“服務專業、突出應用”的原則。在統計學教學實踐中,未考慮專業特點,存在著“以不變應萬變”的情況,但是,與相關專業課程融合不夠,難以讓非統計的學生體會到統計學在本專業的運用價值,在實際需要運用時沒有運用統計來解決問題的意識,更不用說運用能力。所以在統計教學中應加強“服務專業、突出運用”的原則。
在經濟管理類的統計教學中應根據各個專業的需要展開教學,突出其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設計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時,增加統計方法在各個專業領域的內容。例如會計專業在設計教學大綱時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增加一個課時,專門來講解統計學在財務分析、成本預測、銷售預測等方面的運用。在金融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教授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方法搜集、整理、分析金融數據,并利用一定的預測方法來進行經濟的預測等等。在市場營銷專業學習指數時,可以模擬一個完整的企業的銷售情況,讓學生們利用不同的指數分析其銷售額增長的情況,以加強其實際運用的意識并提高運用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加強學生們在各個專業可能遇到的實際事例,體現教學與該專業的結合,注重幫助學生樹立統計意識、培養統計思想,使學生明白統計理論與方法如何在該專業領域得到應用。實踐教學要組織學生學會統計手段去設計,收集、整理與專業有關的數據,用所學的統計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
2.應引導學生認識統計是從事一切社會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認識統計的重要性及其作為一種搜集、整理、分析、描述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從統計的發生、發展已經運用的過程中,從廣泛的實段引導學生通過初步的現象透過數據進行深層分析,進而挖掘其數據本質,發掘經濟活動現象發展過程中的規律。經常引用是發生在身邊的實例就會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應注重提高學生對統計數字的敏感性,提高統計素養。在經濟管理類非統計專業學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過程中中,經常會有很多數據。這些數據都會或明或暗地表現為某些問題顯現出來,一名大學生,能否意識到這些信息,并進行合理的理解和解釋。當面對各種各樣的統計數據的時候,除了讀出數據的表面信息外,能否進一步思考獲取隱性的經濟信息?例如2011年物價上漲感覺很明顯的時候,為什么國家統計出的CPI只有4.4%?為什么一個在抽樣質檢過程中,明明有不合格產品,但是總體質量過關?這些都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統計意識和統計敏感性才能認識并解釋的,能夠從統計的角度去認識、判斷、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用統計思想指導工作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統計素養。因此,應注重對非統計專業畢業學生統計學習過程中統計意識和統計敏感性的培養,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統計素養的關鍵所在。
二、設計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教學內容
1.將統計教學和統計分析軟件有機結合。現代統計教學以一般教學為主,學生們在簡單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并進行相對比較機械而煩瑣的計算,而在有限課時的情況下,學生就變成了機械地記憶和不斷重復的計算。未能將教學與統計分析軟件運用結合起來,不會利用現代的手段來處理統計數據和分析,既不利于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又使學生望而生畏,越來越與社會和科技脫節。所以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教學內容要與現代科技想結合,將統計分析軟件加入教學內容中,不僅使得學生能簡化機械的計算過程,而且增加其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也贏得更多的理解時間。例如現在的統計軟件就有Excel、SPSS、Maple等,具體的說可以將Execl納入統計教學內容的一部門,通過上機來學習對統計的實際運用。也可以增加一定量的課時來考慮將專門統計分析軟件納入統計學的教學內容。
2.增加統計實習教學環節,精心規劃“第二課堂”。安排一定量的課時或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針對各個專業的統計調查研究并進行統計分析,從選題的確定、問卷調查、樣本的設計及容量的確定、調查與整理、資料的搜集、有關軟件在上機的分類匯總、分析及描述,并最終形成調查分析報告。通過該實習環節,可以讓學生們在統計內容上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三、尋找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源于哈佛商學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不斷地推廣,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在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依舊實用。
首先,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精心選擇案例,既可以選擇社會熱點,例如在通貨膨脹的時候,可以選擇CPI的計算方法作為案例,既可以讓大家更好的了解社會時事又可以增加趣味性和知識性。也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來選擇,例如金融行業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來講解指數,而會計學生則可以假設一個企業,通過對成本的分析來進行講解,以加強專業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比,理論教學是基礎,案例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可采用案例先行,用具體的案例引出理論講授的重點、難點,也可在理論講授后安排具體的案例,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展開深入分析。既可以在講解某一個知識點時運用小的案例,也可以運用一個大的案例貫穿整個多個知識點,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使案例教學對理論教學形成積極的促進作用。
2.“灌輸式”教學變為“互導式”教學。注重學生統計意識、統計能力培養。在統計學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間,使教學單向的“灌輸式”教學過程轉變為“互導式”教學過程,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加強其使用意識和運用能力。
四、探尋以實際運用為導向的統計考查方式
積極探尋考核形式和方法。現行統計教學中,以試卷考試為主,對學生在認識統計的實際作用上起到一定的誤導,對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都有一定的壓制,所以在最終考核時應增加綜合分析和統計軟件的運用考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單獨組織統計實踐性考核項目,要求學生自己搜集、整理、分析資料,并撰寫統計分析報告。
參考文獻:
[1] 寧瑄.以就業為導向探討統計教學模式[J].內蒙古統計,2010,(4).
[2] 戴發山.統計學課程教與學探討[J].高教論壇,2006,(8).
[3] 黃少年.財經類非統計專業統計學課程何去何從[J].統計與決策,2001,(12).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