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仍將是中國的主要能源,而中國95%的煤礦開采是地下作業,這種特殊的生產作業環境,致使其生產過程潛在著比其他行業更大的危險性和不安全因素。煤礦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對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完善事故預控系統,開展事前控制;加強生產過程管理,實行科學化管理和引導企業文化建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將為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構建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煤炭企業;重大事故;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3-0025-02
一、 煤炭企業事故現狀
(一)煤炭企業事故種類
依照“煤炭工業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統計規定”(試行)劃分的傷亡事故統計分類標準,將煤炭工業行業生產傷亡事故分為以下八類:按傷亡事故的性質可分成頂板、瓦斯、機電、運輸、放炮、火災、水害和其他八類事故。
(二)煤炭企業事故等級的界定
為了規范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出臺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中對煤炭事故的等級給出了界定,將煤礦事故分為了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個等級:具體的界定標準是:(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 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 000萬元以上5 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 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本條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三)黑龍江省煤炭企業事故現狀
2011年1—12月份,全省煤礦累計發生死亡事故45起,死亡94人,百萬噸死亡率1.0;3人以上事故8起、占事故總起數17.8%,死亡人數51人、占事故總人數的54.3%。事故總起數、死亡人數、百萬噸死亡率與2010年同期49起,死亡94人比,事故起數減少4起、下降8.2%,但死亡人數、百萬噸死亡率均持平。
2012年1—6月份,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83;與去年同期比,事故起數增加3起,上升16.7%、死亡人數增加1人、上升2.8%,百萬噸死亡率上升0.0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煤炭企業事故整體情勢不容樂觀,而且百萬噸死亡率仍偏高。2008年,中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1.182,是美國的50~60倍,是南非的20倍。
二、煤炭企業安全管理問題分析
(一)煤炭事故預控管理未充分發揮作用
近年來,雖然煤礦企業的管理工作在生產安全管理和行政技術管理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同經濟發展要求相比,管理工作仍處于落后狀態,跟國外的一些國家仍然有很大地差距。具體表現在:只是注重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工作,而對潛在的危險對象的監控、檢測和評價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事故預控管理系統,但還存在紙上談兵的現象,沒有落實預控手段,導致煤炭事故預控管理系統未充分發揮作用。
(二)安全生產監控管理不足
目前煤礦企業沒有形成自覺遵章守法, 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組織生產的觀念。小煤礦私挖濫采、無視法律、無視監管、非法違法生產現象依然存在。更有部分地方和部門安全監管監察措施不到位, 執法不嚴格。
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人員配備過少。例如,美國的煤礦不足2 000個,煤礦從業人員不到10萬,而煤礦監察人員卻有1 000人。目前中國國有重點煤礦600多個,地方煤礦2 600多個以及鄉鎮煤礦22 000多個,從業人員超過了400萬,但中國的監察機構人員卻明顯不足、效率不好。
(三)煤炭企業的逐利行為生產帶來安全隱患
1.超負荷率高。在中國目前發電主要依賴煤電的局面下(煤電占全國總發電量的80%),必然帶來煤礦資源的加速消耗,大量電廠的投產,增大了對煤炭的需求,而冶金,焦化等行業的用煤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使煤礦企業為追求高利潤而超負荷生產。甚至在安全投入、安全基礎設施、安全管理相對滯后的條件下, 不顧安全生產條件冒險生產, 導致事故頻繁發生。
2.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很多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長期投入不足,體現在:安全生產設備投入不足,設備陳舊老化,安全裝備落后;安全生產管理投入不足,部分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沒有落到實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現象大量存在;煤礦安全管理科研活動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較分散,研發基礎設施落后,成果轉化率較低,沒有形成完善的煤礦安全科研力量。
3.員工素質低。煤礦工作風險大、報酬低,不符合經濟學規律,因而難以吸引人才,導致安全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相對缺乏。同美國礦工相比,其礦工一般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管理人員均有大學本科以上文憑,而中國煤炭的工人隊伍則是以農民工為主。據統計,全國550萬煤炭工人當中,農民工占了56%,其中小煤礦工人幾乎都是農民工,他們自身的文化素質比較低,進入煤礦以后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培訓,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識,只是把工作停留在文件上、會議上和口頭上;管理松弛,安全隱患大量存在。
三、煤炭企業重大事故管理對策及建議
(一)完善事故預控系統,開展事前控制
事故預控系統是現實長效機制調節與反饋功能的基本載體,是對煤炭企業重大事故的事前控制管理活動。由于一些企業的事故預控系統并沒有發揮作用,因此企業及科研組織要進一步完善事故預控系統,建立信息監控網絡,建立真實可靠的數據庫,督促相關責任部門落實有效的整改、預防和監控措施,確保安全。
(二)加強生產過程監控,實行科學化的管理
為了保證安全生產,必須加大生產過程的監控力度,在煤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實行科學化管理,及時消除生產中的事故隱患。科學化管理是指提高職工的操作標準化意識、管理人員的科學管理意識。建立科學的體系文件,使基層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在生產中“有法可依”,有了工作的標準,減少了以往在安全生產中的隨意性,杜絕盲目蠻干。科學化管理的推行在管理上實現了層次化、制度化,做到安全生產工作人人有責,使企業內各項工作協調配合,實現預定的目標。
(三)引導企業文化建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
煤炭企業的生產是否安全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煤炭企業對利潤的追求不能以犧牲員工安全為代價,煤炭企業員工人人平等享有生存和安全的權利。保證安全生產是煤炭企業對社會負責、樹立良好形象的需要。
建立安全生產的企業文化理念需要遵循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原則。安全生產理念的貫徹要結合實際,貫徹科學的發展觀。而安全生產理念的提煉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并富有個性特色,要將安全生產的理念的切實貫徹在生產過程中。
四、結論
圍繞煤炭企業安全管理能力,以實現“安全、高效、綠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這一綜合目標,不僅要大力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安全基礎設施的投入,還要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環境,以促進安全生產的良性循環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提高煤炭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和安全意識,營造安全生產氛圍,煤炭企業的安全工作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福席.管理防護措施與煤炭安全生產[J].經營管理者,2012,(2).
[2] 楊建國,楊玉生.安全管理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0:8.
[3] 范向軍,高宗飛.淺談如何加強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J].煤礦安全,2012,(7).
[4] 武予魯.煤礦本質安全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2.
[5] 許名標,彭德紅.煤礦事故致因理論分析與預防對策研究[J].中國礦業,2006,(12).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