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風險作為一種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集團公司的經營狀況,要求集團公司經營者進行經常性財務分析,防范財務危,建立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采取切實可行的財務風險策略。集團公司在經營管理中,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集團公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集團公司;控股子公司;財務風險體系;防范方法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3-0093-02
一、集團公司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投資風險形成的原因。(1)投資過程的不科學,導致產業結構風險、投資決策風險、投資執行風險、投資后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等。例如,投資過于分散化,許多產品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要,大量產品就積壓起來。研究投資項目時,缺乏縝密系統科學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資本的浪費;(2)金融投資組合的不分散。依據有效市場假設、證券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企業投資風險和報酬相匹配關系的存在是以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完全分散化為前提條件,其中的期望報酬率僅與對應的系統性風險相關,假如投資者不能使其投資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擔額外的風險;(3)金融投資與實業投資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資的利潤來源是實業投資,金融投資的效率、效果由實業投資的效率、效果直接決定。
2.集團公司控股子公司的管理不規范帶來的風險。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集團公司需要分立子公司,以獲取某個行業的獨立法人經營資格,但在管理中,經常會出現控股單位監管不力,缺乏監督機制、制度,缺乏過程細節的管理制度的約束等問題,這些都是潛在的風險。財務風險的滯后性問題。作為一個財務主體必然面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有許多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認為只要管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概念狹隘,缺乏正確地市場風險意識,這也是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里面包括債權風險和債務風險。財務管理可控范圍的局限性問題。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觀判斷,財務管理依據的信息不完全,企業進行財務預測、決策和控制所依據的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經營分析、市場分析等信息都只能盡量接近真實情況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實,管理依據的不可靠性決定了財務風險的存在。
3.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明。這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不力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關系中,很多集團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關系十分混亂,資金使用沒有有效的監督與控制。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許多企業的財務決策都存在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家長制、一言堂的工作作風在企業的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由此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二、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的防范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1)專家會議法:專家們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啟發,通過討論與辯論,取長補短,去異求同,而做出正確的結論。(2)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是通過專家間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維共鳴”,形成宏觀的智能結構,進行創造性思維,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3)特爾菲法:特爾菲法是在專家個人判斷和專家會議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直觀預測方法。
2.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通過一系列指標的計算測定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分析財務風險。是管理與防范控制財務風險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1)經營杠桿是指由于企業存在著固定成本而出現的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業務量變動率的現象,衡量經營杠桿作用大小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首先,經營杠桿系數隨著固定成本總額的變動而同方向變動。其次,經營杠桿系數隨著銷售量的變動而反方向變動。(2)財務杠桿是指由于企業舉債經營存在著固定利息費用,從而出現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衡量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是財務杠桿系數。負債是財務杠桿產生的根源。(3)總杠桿,以上兩種杠桿的連鎖作用稱為總杠桿作用。衡量總杠桿作用大小的指標是總杠桿系數,它是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的乘積。
3.層次分析法。它是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的多準則決策(評價)方法。采用層次分析法從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來測定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度比率;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指企業的獲利能力和資本結構,企業賺取的利潤越多,償債能力就越強。
三、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1.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創造良好的籌資環境財務風險本質是由于負債比例過高導致的,因此企業不但應該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而且還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無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來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企業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改變單一的貸款融資方式,合理選擇發行股票、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及商業信用等方式,以“融資組合”的方式籌集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還要考慮借入資金的來源結構,采取多種形式的籌資渠道。只有這樣才能規避風險、防范風險。
2.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決策,切忌主觀臆斷。(1)在籌資決策過程中,企業首先應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需要量,然后通過對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及各籌資方式的風險分析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籌資決策。(2)企業的流動資金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必須加速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率,認真研究和分析資金周轉水平,以及各種資產之間的內在聯系,對固定資產和庫存儲備的規模進行科學定位,以確保企業良好的資產流動性。(3)在決定企業重要的投資事項時,應組織生產技術、市場營銷、法律顧問及投資專家等有關人員進行評估論證,對各種可行方案要認真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方案,切忌主觀臆斷,以降低風險,減少投資失誤而帶來的財務風險。
3.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預警是度量某種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發出預警信號的過程。所謂“未來水,先壘壩”,把財務風險拒于企業之外。企業最基本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或企業總價值最大化。它通過獲利水平和利潤指標反映出來,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現金流量這一企業生命線上的,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籌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現金流量預算。(2)企業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從綜合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財務風險。從資產獲利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從償債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該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時財務風險也越大。從經濟效率分析,監測的指標有:反映資產運營指標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產銷平衡率等。從發展潛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4.合理調動貨幣資金,可以考慮建立風險基金。要防范企業財務風險,需要企業財務人員進行貨幣資金的合理調度與安排。根據不同企業資金運動的規模和生產經營的特點,妥善安排貨幣資金的收支活動,使之在平時能保證生產經營的需要,在還款和分紅付息期到來時,及時地籌集和調度資金,以避免出現無力支付的情況。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聯營、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經營方式來擴大規模,運用規模經濟來分配企業財務風險,以盈助虧,以優補劣。建立風險基金,即對于出現的偶然性很大而損失有限的風險,企業可以采取各種可能的方式,有計劃的提取一定數量且獨立于企業運營資金之外的貨幣資金,作為損失發生時的補償基金,防止風險發生對企業正常運營資金的影響,從而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
5.加大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力度,增強抗風險能力。企業作為所有者,對子公司的凈資產有絕對的控制權力,但各子公司也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獨立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加大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子公司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從規章制度上保證子公司的財務運作符合企業的整體利益。其次,要推行財務總監制或會計委派制,把財務會計人員的任命權歸母公司管理,以避免子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最后,對子公司要實行合并會計報表。
參考文獻:
[1] 趙艷欣.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河北企業,2010,(5).[責任編輯 陳丹丹]